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海上升明帝 > 第526章 抱薪者
  “陛下说朝廷开支,要量入为出,臣以为这点说的很好。”刘宗周身着大紫斗牛袍,举着玉笏板向皇帝直言,“但哪些开支是必须的,哪些又是不必须的?”
  “陛下起兵以来,推行诸多仁政新政,都是很好的。诸如取消军户匠户,取消贱籍,罢撤天下卫所,更定宗藩奉养制度,都为朝廷减少了许多开支,甚至陛下勤俭节约,不喜奢侈,到如今后宫不过十三人,内侍宫女总不过数百。
  相比起崇祯末年宫女九千、太监杂役十万,陛下勤俭之心确实为天下表率。”
  刘宗周比较公道,做的对的也不吝惜赞赏,该是什么是什么,但不对的他也坚决反对,“养兵供军护国守疆,乃是必须,但以如今情况,扩编太过迅勐,军队开支过高,朝廷无力供给。
  江南一名长工,一年所得不过三两银子。而现在军中的战兵,最低一月饷三两九,最高四两五,其余赏赐、抚恤等也极高,虽厚饷重赏激励将士,但朝廷无力负担。”
  “另外各军还专门配辅营夫勇,一夫每月至少三两,每一百战兵要配三十六夫勇,这部份开支也是巨大,”
  “臣以为,辅营皆可裁撤,战时就地征召壮丁协助即可。”
  “战兵的饷银,可适当降低,上等日薪一钱,月三两,中等日薪水九分,月饷二两七,下等日薪八分,月饷二两四……,此外,既发厚饷,便当取消月粮,出征在外,可适当补发行粮。”
  “更不需要厚饷雇佣西洋教官和佣兵。”
  “军官也可适当的加俸,但亲兵名粮不应当给,公使银也不应当别给。一名营官,不过管五百兵,结果月饷五十两,相当于每兵增加了一钱军费,公使银又一百五十两,再加三钱,其又有十名亲兵名粮,再增十个士兵军饷,太过矣!”
  朱以海坐在那里,听刘宗周细细说完,没急着反驳。
  刘宗周是天下有名的腐儒,不过朱以海不认为他是个真书呆子,他只是一个胸怀道义能坚持的人,在当今这种时候,既需要干吏能才,也需要这种能够坚决道义,坚持方向的旗手。
  他说的这套,是理想主义。
  朱以海新政,确实裁减了许多开支,宗藩、卫所、宫廷,这三大项里已经减了许多开支了。
  如原来朝廷几十万宗室,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与士农工商四民之业。宗室有优越的政治经济地位,广娶妻妾,宗室人口大量增加,他们广占田产、兼并土地,巨大的宗禄开支耗费大量国家财富。
  万历年间,天下岁供京师漕粮四百万石,而诸府禄米凡八百五十三万石。以山西举例,留存一百五十二万石,而宗禄就要三百一十二万石。以河南举例,存留八十四万三千石,而宗禄就一百九十二万石。
  二省留存之粮,借令全输,不足供禄米之半。
  而明末时天下各地卫所军户,早已糜烂不堪战,可各地卫所却还有一大部份需要拿月粮的守城兵,屯田的军户根本供应不了,还得州县补贴,养了百万兵,结果不能战,却还得往里贴大量的粮食,他们还占据了大量的屯田耕地,不但没能给朝廷缴税纳赋,反而是个无底洞。
  仅宗室和卫所供军,这两项,就压的明末朝廷的财政不堪重负,透不过气来。
  而明末还有一大开支,就是宫廷。
  内宫宫女九千,这个数量是比较真实的。
  太监杂役十万嘛,倒是比较复杂些,其实明末的宫廷太监,因为机构众多,不仅仅是在紫禁城服侍皇帝,他们有十二监,下面还有诸多机构。
  隆庆年间,工部的一份报告里曾说,南北二京,内侍实一万二千七百二十九员,此后这个数字还在不断膨胀中,万历元年一次就选净身男子三千二百五十分拔各监局应役,六年又收两千多名,十一年又收两千,十六年又收两千,二十九年,又收三千。
  仅实录上不完全统计,崇祯年间就增加到三万多。
  内织染局下,宦官和劳工多达一万一千五百多人。
  宫廷人员还有大量医官,崇祯初年,官医增加到五百三十三人,而文思院官匠人数,也增加到近三千二百名。
  明末锦衣卫数量更是多达三万四千四百余人。
  此外在外镇守的太监、江南织造等的太监等,也数量众多。
  当时仅在京中,供给宫廷、内侍的钱粮丝布瓷器等的数量,就差不多是十万人的标准的。
  仅宫里长随以上内侍,就有两万多,而长随以下的还有很多,不住在宫里的各监局下属的太监、长随等内侍人员,数量更庞大。
  当然,这里面真正净身的太监了就两三万人,其余的是隶属于十二监下的人员,都是为皇家服务的。
  嘉靖时负责宫廷供应的是光禄寺,岁用银三十六万。
  刘宗周说的宫人九千,太监十万,其实不够严谨,实际情况应当是宫女数量差不多,但太监十万是不可能的,当然如果把整个宫廷和为皇家服务的这些宦官机构下的随从甚至临时工算上,也大差不差。
  虽然经制额不多,但就算临时工也终究是要开销的。
  二三十万宗室,六七十万卫军,加上近十万的宫人内侍等,这三样的开支确实是非常大的,朱以海几刀砍下,不断精简,节约了大量财政开支。
  现在,朱以海设了南京应天,东京奉天、还有绍京绍天,设了三个都城,但三处宫里加起来的宫人也不过千,内侍数量也大大减少。
  特别是对原十二监做了极大的精简,新增设了内务府,将许多事务移交给内务府,特别是原来诸如织造等许多这种皇家手工作坊等,如今基本上都划到内务府名下,并采取的是类似半独立的经营模式。
  仍是皇家所有,但相对独立,大量的工匠、工人甚至都是如外面市场上一样是雇佣模式了。
  另外还有一些手工单位,更是直接划出去,不再由宫廷内侍管理了,十二监局虽然还在,但他们都精简了人手,只负责核心的职责,其它许多附属的差事都夺了。
  内务府接管了大量皇家手工作坊,但经营模式也改变了。
  二三十万宗室,经历了这些年的大动荡,许多宗室死在闯贼、西贼等手上,也有许多落到鞑子手上,减少了许多。
  如今幸存的有近半到了南方,还有不少仍滞留在北方。
  对于这些宗室,朱以海也是数次调整宗室制度。
  让宗人府负责安置这些宗室在各地落户。
  宗位爵位大改,俸禄大降。
  仅保留不多的藩,世袭罔替,其余的都要降等袭爵,庶出还要降二等袭爵。
  不过朱以海改革了这些后,也给宗室一些好的福利待遇,比如允许他们自己取名字,自己娶妻嫁女,允许他们读书参加科举,也允许他们当兵,可以做官。也可以去经营四业,为工为商。
  取消了许多限制。
  另一方面,宗室俸禄大降同时,对宗室里新出生的人口,发放一份口粮,到六岁时,减半,发到十二岁为止,这份口粮是每月六斗米。
  而宗室年满六十岁,又可以领养老口粮,每月六斗,直到去世。
  宗室儿童读书,还发给一份补贴,一月三斗米。
  这些口粮,不由户部国库出,而是皇帝的内帑里拔出,相比过去,这笔补贴粮其实不多,还没给各地县学里秀才廪米多。
  宗室的俸禄比朝廷官员俸禄,要低了几档次,基本上也就是养家湖口,想继续以前优越的生活是不可能的,得自己做事,不管是读书做官还是当兵吃饷,还是务农经商等,都得自力更生。
  像以前一样,亲王禄万石,一品官才年千石的事不可能了。
  除了几大铁帽子王世袭不降,但他的其余嫡庶子却都要降等袭爵,庶出的还要一次降二等,一直降下去,爵位也是越降越低,甚至最后只能保留一个宗室子弟的头衔,一个月只能领二两银子六斗宗米而已了。
  甚至新制度还规定,皇族女子出嫁后,就没再有俸禄供养了,她们的丈夫驸马、仪宾什么的自然更不可能有。
  这些改革力度之大,甚至比当初刘宗周上的那些改革建议还要强许多。
  不过刘宗周认为皇帝给百官加俸禄,给士兵厚饷,这等于把好不容易减下来的那点,又给搭进去,还要再找补许多。
  因此他强烈建议,百官不能加俸禄,士兵更不能太过优厚,当兵打仗不是享受去的。
  “刘总宪,如今不比以前,大明兴盛之时,斗米只要二十钱,一斤肉不过六七钱,一斤鱼一二钱而已,一两银子能买到很多东西,但是现在呢?虽然江南已经稳定,但物价仍然很高,现在广东米价是一石一两二左右,在浙江约一两三四,到了太湖周边则是一两五,而江西是一两六七,到了湖广四川是二两,
  过了江更贵,现在淮扬一石米大约要三两,登州也要一两八。
  在河南山东灾区,现在每石起码要银五两,还有价无市。
  万历中期,南方一石米大约也就是五钱银,到天启崇祯初,南方一石米要一两。”
  明代自中期以后,白银本位化,也带来了温和通胀,物价一直在涨,只是涨的较温和缓慢,而在天启崇祯时,各地灾害不断加上兵灾,导致物价全面全面暴涨,甚至居高不下。
  在崇祯初,米价涨到一两银一石,百姓们觉得难以接受,可后来很快涨到二三两一石,甚至四五两都买不到粮,就只能是人相食了。
  现在情况好转,可江南的米价仍然还要高于崇祯初年,起码还得有个两三熟,南方还得不再遭兵灾,才有可能回落到一两银子一石以下,但想再回落,已经比较难了。
  除非鞑子被灭亡,全国再次恢复稳定,到时人口锐减,粮食产出稳定,有了粮食富余,才有可能跌些。
  在如今这种动荡下,物价贵是正常的。
  一方面是许多人朝不保夕,背井离乡,连口饭都吃不上,所以要是能有个落脚地方,再有个吃饭的活,哪怕再便宜的工钱都愿意干的,别说一年三两的长工,就算只包吃住再给个二两,难民们都愿意。
  可另一方面,因战乱等导致动荡,有些工匠等却又稀缺,比如现在懂手艺的铁匠、木匠等许多工匠,他们的薪水反而更高了。
  比如舟山的造船厂、铳炮厂等订单多,工期紧,到处招这些熟练工匠师傅,他们的待遇就水涨船高,甚至连皇家田庄里招的一些老把头农民,现在一年薪水都能拿到九两。
  所以,现在总体上物价资供应不足,导致价格普涨,薪水工资等也涨了,但另一方面,因为战争灾害,一些难民们为了求活,却是最便宜的劳动力。
  些些零工,从只包吃,到一天十文二十文,再到五十文七十文不等,有手艺的一天一二百钱也很寻常。
  所以打短工的,一月最少的二三百文,最多的能有一两多。
  那些包年长工,包吃住外最低还有三两银子,但高的已经有十两了。
  刘宗周说一个长工一年三两银子,那是包了吃住后,甚至是以前的水平,现在还拿三两的,一般是北方来的难民。
  战兵一月饷四五两,若放在以前,那确实高。
  但现在物价起码是万历年间的两三倍,以前五两银子能买十石米,现在十两银子在南方也只能买到三石多点米。
  所以实际上现在饷银跟原来差不多购买力。
  士兵虽然在军中包吃包住,但也还得养家湖口,就那几石米,养上几口人也勉强温饱而已,这还是拿命拼回来的。
  “刘总宪!
  “将士们为国征战,抛头颅洒热血,这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挣来的。”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众人开路者,不可使其困于荆棘!
  将士们是国之卫士,不是简单的雇佣的长工,这不是简单的混口饭吃,而是为国牺牲奋战的勇士,对于他们,我们必须拿出所能拿出的最高礼遇!”
  “一个战兵的饷银高于长工佃户,这难道不是很正常吗?”
  “一个战兵,也不过跟匠人收入差不多,高了吗?”
  “朕觉得一点都不多,甚至若不是朝廷财政不足,还要再提高他们的饷钱,对于他们,必须时刻怀有崇高敬意,朝廷也必须时刻优先保障他们!”
  “大明早些年卫所军人的落魄狼狈,大家难道就忘记了吗?
  他们是国之长城,当他们困饿了,倒下了,这长城也就倒塌了,异族的凶蛮敌人也就杀进来了!”
  “如果我们连基本的保障都给不了,如果我们不能让他们后顾无忧,又怎么让他们为朝廷付出牺牲?”
  “宗室的俸禄朕砍了,
  宫廷的开支朕削了,
  但将士们的俸禄,
  朕不可能削减半分!”
  “辅营也不会裁撤,这些不是民夫,而是辅兵,一样是兵,是保障战兵们安心作战的。辅兵的待遇也不会削,因为他们一样是拿命在拼!”
  “朕今天就跟大家说明白,不仅不会削减将士军饷,朕还要再增加他们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