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都市小说 > 知否从袁家庶子开始 > 第一百九十九章西北会议
  秦国公觉得这件事情,必须要让西北都知道才行,毕竟不管怎么说,这对整个西北也是件好事。
  理国公他们太远了,这一时没发通知他只能是写封信给他,但是在京的这些西北将领,那是一个都不能少。
  把人都叫来当然是有目的的,这一来是告知这个好消息,这二来嘛,自然是要向他们证明,自己的眼光没有错。
  这也正好能堵上他们的嘴,让他们少说点闲话,这些年西北光羡慕北方了。
  因为北方有稳定的战马渠道,西北可没少羡慕,这回西比也有了,短板总算是补上了。
  至于说官家知道了会如何?知道就知道了,北方那时也没见他多说什么,刘威就不信轮到西北了,官家还能有什么别的意见不成?
  不过,袁文殊的计划还是得和官家通个气才行,毕竟袁文殊南北划线而治的计划太大了。
  这没有官家的支持怕是难以实施,不过刘威对此并不担心,以他对永兴帝的了解,官家是一定会同意的。
  毕竟这件事情,对整个大魏那也是有好处的,最起码以后西南边境的百姓不必经历战火了。
  秦国公马上着手,让人把在京的西北将领全都叫过来,只见秦国公府的亲兵鱼贯而出,分散向京城各个方向。
  其实按照惯例,秦国公应该先进宫,跟永兴帝说一下这件事情才对,不过刘威并没有那么做。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就是要让着京城都忙碌起来,猜测他刘某人在干什么。
  要让所有人都紧张起来,先给所有人一个既定事实,那就是战马的事情,秦国公已经告知西北各位将领了。
  之后就不要弄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来阻挠战马交易的进行,也让官家知道,此事势在必行。
  而事实也正如刘威所料的那样,因为他的这一番操作,整个京城都动了起来。
  官家收到秦国公,召集新北在京将领的消息后,眉头紧皱,他不知道袁文殊这小子又干了什么。
  让刘威又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不过官家对此并不担心,因为大张旗鼓做的事情,就必定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官家料定,此事之后,秦国公一定会进宫来跟自己奏报详情,所以现在不急,慢慢等就是了。
  这在京的西北众将收到传讯后,马上都出门赶往秦国公府,毕竟秦国公有召,那必须得赶快才行。
  半个时辰内,这在京的西北众将就都到齐了,然后被一一引到“肃威堂”
  而等人都到了之后,秦国公才出来往主位上一坐,众将领赶紧起身问好。
  等这些繁琐的礼节完事之后,刘威先开口道:“老夫这次这么急叫你们来,是有一件喜事要告诉你们。”
  底下人一听是好事,心里都松了口气,毕竟三字令就发生在不久之前。
  他们实在是怕秦国公他老人家再来一出,那他们,可真的就承受不住了。
  刘威一看底下人都没说话,于是继续道:“袁文殊那小子在西南,为我西北办成了一件大事。”
  “那小子已经打通了战马交易的渠道,以后我们西北,就有我们自己的战马渠道了。”
  底下人一听,瞬间就失去了淡定,健锐营主将严承祖开口道:“公爷,这消息可是真的?我们真的有,我们自己的战马交易渠道了?”
  其他的人也眼巴巴的等着答案,毕竟有了战马交易渠道,那西北一直以来的短板可就补齐了,那对西北的影响可是非同一般啊。
  刘威看着这些人的表情也不卖关子,直接道:“消息是准确的,袁文殊那小子,和大理乌蒙部达成了合作,等一会,我就得去宫里奏报官家了。”
  “哦?是和我大魏戎州接壤的那个乌蒙部?”严承祖问道
  “没错,袁小子信里说了,这乌蒙部以前不叫乌蒙部,是乌蒙统一了那附近的乌蛮部落,整合后取名乌蒙部。”
  “这乌蒙野心勃勃,一直想要吞并其他三十六部的地盘,因为大理底地形的原因。”
  “骑兵并不适合作战,所以乌蒙才会答应用战马交换武器,我们双方各取所需。”秦国公解释道
  而听了秦国公的话之后,众人心中的疑惑尽除,都开始高兴了起来,那一个个,嘴都快咧到耳根了。
  秦国公一看这情景马上道:“行了行了,老夫该说的都说完了,要高兴回去高兴去。”
  “老夫还要进宫见官家呢,还有啊,出去的时候,收起你们那没出息的样子。”
  “怎么说你们也是我西北的高级将领了,一个个的都别给老夫丢人,不就是战马交易渠道嘛,有什么的啊,至于你们这样?真没出息”
  其他人一听这话纷纷腹诽道:“说得好像您老人家不高兴一样,要不是忍不住,你老人家会把我们叫来?”
  不过这话也就在心里想想,真要说的话,借他们几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啊。
  所以他们就纷纷起身见礼告辞,陆陆续续的就都出了秦国公府,有的聚到一起找地方喝酒去了,有的则是急匆匆的回家了。
  看着人都走了,秦国公起身打算进宫去见官家了,要是再不去,官家该睡不着喽。
  而官家果然一直在等秦国公,听到内侍说秦国公来了,马上让人请进来。
  见面一番礼节之后,秦国公就开始,详细的和官家说着信上的事情,包括战马交易和飞地,以及划线而治的事情。
  等秦国公全部说完后,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没错,刚才秦国公是坐着说的。
  而此时官家在座位上一直没有说话,他在思考这件事情的得失,毕竟就像袁文殊担心的一样。
  大魏现在可没有能力开辟第三座战场,所以官家不得不考虑这其中的风险。
  万一要是大理那边选择和自己开战,那到时候又将是不短的时间,以大魏的国力,可未必撑得住啊。
  到时候夏国和辽国必然会来捡便宜,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呐,不得不慎重考虑啊。
  所以他才会不说话,就是在衡量得失,秦国公也知道兹事体大,不是那么好下决定的,所以就这么静静的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