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实话三国 > 二四听董昭奉帝迁都恕张飞失嫂陷城一
  却说汉献帝刘协历尽千辛万苦,回到洛阳,目睹城郭崩倒,百事未备,暂住城西故中常侍赵忠宅邸。
  护送粮草前来的张扬令人修缮废旧宫室。
  张杨,字稚叔,并州云中(今山西原平县西南)人,最初因为武勇被并州刺史丁原聘为武猛从事。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他奉刺史丁原之命带兵往见上军校尉宦官蹇硕。
  后来蹇硕死,张扬奉大将军何进之命回并州募兵,得到一千余人,此后一直留在上党一带与幸存的、分散的农民起义军作战。
  董卓作乱,收买了吕布诛杀了丁原,张扬带兵攻打上党太守于壶关(今山西长治壶关)不克,却攻陷了周边几县,拥有部众军卒数千人。
  袁绍兴兵讨伐董卓,来到河内,张杨又和袁绍以及匈奴单于於夫罗一起屯兵于漳水。
  匈奴单于欲发动叛乱,张扬和袁绍不从,匈奴单于劫走了张杨,但旋即被袁绍部将麴义击败,
  张扬到了黎阳,摆脱了单于的控制,重新聚集人马。
  那时张扬只是丁原手下的一个假司马,不为董卓所知。当董卓得知张扬被袁绍追击,又能摆脱匈奴单于的控制,足见其骁勇善战,便任其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
  张扬从一个不被人知的假司马,忽被朝廷一下子提拔为将军、太守,倒也感谢朝廷恩典。
  当张扬闻知汉献帝因为李傕、郭汜叛乱而流落到河东,便带兵送粮至安邑,被拜为安国将军,封晋阳侯。
  当时张杨想随众将献帝迎接到洛阳,然而诸将不从,因此张杨回到野王(今河南沁阳)。
  杨奉、董承、韩暹挟天子回到洛阳,因为粮草缺乏,张扬押送粮草至洛阳。令人修缮废旧宫室。
  张扬认为自己在献帝饥寒危困时奉献粮食,修缮宫室,保驾有功,遂以“杨”命名这座宫殿,名曰“杨安殿”。
  建安元年(一九六年)八月,汉献帝住进杨安殿,拜张扬为大司马、假节钺,欲留朝中。
  张杨想起在安邑提出随献帝入洛阳,诸将不从,知道对己有猜忌之心,便对朝臣说:“天子应该是和天下人一起的,现在天子有各位公卿大臣辅佐,我乃外臣,当在外围保护朝廷,怎么可以留在京都呢?”于是又回至野王。
  献帝入住杨安殿后,人报李傕、郭汜将至,大惊。
  杨奉、韩暹主张决一死战,董承认为,城郭不坚,兵微将寡,如若战败,不堪收拾,主张奉驾东行山东,避难待援。
  献帝从其言,即日起驾向山东进发,百官无马,皆步行随驾。
  刚出洛阳不久,忽闻金鼓喧天,但见尘土飞扬,如千军万马迎头而至。
  献帝、伏后战慄无语,百官护卫惊恐万状。
  正疑惧间,前日派遣山东宣诏使臣引夏侯惇车前跪拜。
  使臣复命说:“曹将军闻知帝驾东归,即派夏侯惇为先锋,前来勤王救驾。闻知帝至洛阳,尽起山东兵马,奉诏分三路随后将至。”
  夏侯惇跪拜车驾前:“曹将军闻知天子东归,特命属下前来救驾,恭祝圣安。”
  献帝稍安,命夏侯惇站起。
  少顷,许褚、典韦来至驾前,以军礼面君。
  献帝传谕慰问方毕,曹洪、李典、乐进到来见驾。
  曹洪跪拜说:“臣兄孟德闻知贼军迫近,恐先锋夏侯将军孤军难为,特命我等背道急驰前来协助,臣兄亲率大军随后即到。”
  献帝心安:“曹将军真是社稷大臣啊!”
  正说着,探马来报:“李傕、郭汜领兵长驱杀来。”
  夏侯惇、曹洪分为两翼,骑兵在前,步兵随后,尽力攻击,斩首万余,大败贼兵。
  夏侯惇请百官护驾返回洛阳,自率军屯于城外。
  次日,曹操引大队人马到来,夏侯惇等接住,叙说昨日战况。
  曹操将大营安扎城外,只带随从入城,至杨安殿见驾:“臣向蒙国恩,时刻思报。今李傕、郭汜祸乱朝廷,恶贯满盈。臣拥有精兵二十余万,承蒙天子鸿福,以顺讨逆贼,以正伐邪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请陛下以社稷为重,善保龙体。”
  献帝宣谕慰劳,晋封曹操领司隶校尉、假节钺、录尚书事。
  曹操谢恩后出城回营。
  且说李傕、郭汜知道曹操自山东刚来,远途劳顿,立足未稳,商议速战。
  贾诩劝阻:“不可。曹操兵精将勇,军强势盛,不如趁早投降,请恕本身之罪,求免灭族之祸。”
  李傕大怒:“吾待汝不薄,却怀二心,灭我锐气。”拔剑欲斩贾诩,众人劝止。
  贾诩早知二人难能成事,多次劝阻不听,见大势已去,当夜独骑返回乡里。
  李傕、郭汜不听劝阻,引兵攻打曹营,结果大败而逃,伤亡极残,降者不计其数,只有寥寥部从随其西逃,自知罪恶累累,天下难容,无处安身,只好逃往山中。
  正行间,忽见几百人从山上呼叫着冲来,为首之人却是两名少年。
  李傕看不是官军模样,急忙催马上前:“吾等因反叛朝廷被官军追杀,路径此地。看二人也是绿林英雄,不如合兵一处,攻打汉室,夺取刘家天下,同享荣华富贵。”
  其中一少年跃马挺枪向前,枪指李傕说:“汉室名存实亡,刘家天下岌岌可危,天下百姓无不恨之。汝等反叛朝廷,却被追杀得无处安身,竟然口出狂言,欲借百姓之力,抗衡朝廷,夺回失去的天堂,反过来再去祸害百姓,实在可恶。”说着,挺枪纵马便刺。
  另一少年急忙拦住:“杰弟且慢。”
  说着转问李傕:“既是汉室叛军,敢问将军是何人?为何人所败?献帝现在哪里?”
  李傕见问,便将献帝逃至洛阳,被曹操救护,自己与郭汜追杀至洛阳,被曹操战败经过说了一遍。
  二人不听便罢,听了更加恼怒。
  原来这二人正是黄巾首领白波部下李乐、胡才之子李继和胡杰。
  当年汉献帝东归,被李傕、郭汜追杀至河东,诏命李乐、胡才、韩暹等前往救驾。
  胡才被李傕乱军所杀,战死沙场,韩暹随杨奉而去,李乐自留河东,不久病死。
  胡才之子胡杰欲找李傕,报杀父之仇,找到李乐之子李继。
  二人商议,召集李乐、胡才旧部,重聚山中,寻机为胡才报仇。
  胡杰闻知眼前之人正是杀父仇人李傕,分外眼红,意欲手刃仇人,为父报仇。
  李继知道李傕、郭汜乃西凉勇将,动起手来未必能赢,徒伤部众性命,目视胡杰切勿轻举妄动,转对李傕、郭汜说:“既然二位将军反叛朝廷,也算同道中人。只是山寨条件简陋,不知二位将军能屈尊否?”
  李傕别无去处,便随李乐、胡杰来至山上。
  李继一边设宴为二人接风,一边叫胡杰连夜下山,暗嘱以李乐被诏封征北将军的名义,调遣仆射裴秀率关西诸将到山中捉拿李傕、郭汜。
  席间,郭汜问胡杰为何下山?
  李继说:“二位将军今要入伙落草,然山中粮草无多,才叫胡杰到附近县府筹借些粮草,以应急需。”
  李傕惊问:“各郡县守令乃朝廷任命,皆视反贼为敌。冰炭岂能一炉,怎肯借粮助敌?”
  李继说:“如今郡守县令见汉室惶惶不可终日,便不再上缴赋税。皇上已自身难保,哪能顾得地方?所以地方官吏又想保住各自官位,稳定一方平安,也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啦!”
  郭汜说:“怨不得各地反贼此起彼伏,却有这般好处。”
  李继说:“百姓造反,只是被逼,只求过上太平日子。只要不想称王夺权,谁也懒得去管。只是有些叛贼逆党,时时想篡权夺位,危及皇室安危,岂能相容?”
  李傕、郭汜听了,不再多说,席散安歇。
  将至天亮,裴秀率兵到来,李继里应外合,将李傕擒获。
  郭汜见事不妙,与部将伍习杀出包围,逃往郿县。
  胡杰亲手斩杀了李傕,将首级交给裴秀。
  裴秀邀李继、胡杰一块进京领赏受封。
  李继说:“大仇得报,别无他求。只求今后不论谁做皇上,只要善待百姓,使其安居乐业,乃是天下之福。”
  裴秀见李继、胡杰执意不往,自将李傕首级送往京都。
  献帝厚赏加封裴秀,诏命将李傕首级高悬,诛灭其三族。
  伍习随郭汜逃至郿县,见大势已去,杀死了郭汜,夺占了郭汜妻妾及家财。
  话说曹操追杀李傕、郭汜,大获全胜,仍然回营,屯兵洛阳城外。
  杨奉、韩暹见曹操平定了李傕、郭汜叛乱,成就了大功,必掌朝政,难以容身,就上奏献帝,以追杀李傕、郭汜为由,引领本部军马出城,奔大梁(今河南开封)而去。
  献帝见杨奉、韩暹离京而去,知其不返,而身边征战将军无几,随从忠臣谋士老弱,心中不无担忧。
  有臣上奏:“速宣曹操入朝议政。”
  献帝说:“曹孟德平乱有功,朕已晋封,却一直驻扎城外,不知何意?”
  忽见一臣出班上奏:“曹将军平乱护驾,立下盖世功劳,部将都以军礼面君,忠心可表;二十余万雄兵强将恐骚扰京城,驻扎城外,仁义可见。望陛下诏谕,臣愿前往宣诏,顺便打探虚实。”
  献帝视之,原来是四十来岁的议郎董昭,即下诏,命其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