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江汉汤汤 > 第18章王佐之才
  吕布大手一挥,一把揪起一个想要想要靠近马车的愤青,一边恶狠狠的对车夫骂道:“你这厮哪那多话,东西送不到,耽误了大事,你以为你能好过?”
  
  
  车夫原是洛阳城中无业的马泼皮,过去全靠坑蒙拐骗偷过活,是大家深恶痛绝的街溜子,如今背德弃义依附董卓,欺男霸女,好不快活,却更是遭人唾弃。
  
  
  “娘的,凭什这个泼皮能骑在我们头上拉屎,俺老陈勤勤恳恳这多年,好不容易有了收成,不至于饿死街头,到头来,全被这泼皮夺取了!马混蛋,还我粮食!还我田产!”
  
  
  众人已熄灭的斗志在马泼皮的耀武扬威下复燃起来。
  
  
  车夫尴尬的瘪了瘪嘴,赶忙驾车从吕布清理出的空间仓皇离开了。
  
  
  刘协见马泼皮得以脱身,这才长舒一口气。
  
  
  “计划临行之际,可千万不能出差错啊。”
  
  
  紧张在刘协心又增添了几分。
  
  
  吕布赶走了马泼皮,也不废话,连忙带着刘协和伏寿一众人离开了现场,在城中兜兜转转好一段路才回到宫门。
  
  
  “为何不直接回宫呢?”伏寿扑闪著大眼睛问刘协。
  
  
  “可能是都亭候还没逛够吧。”刘协心中明镜似的,董卓的眼线全城散布,还是小心为妙。
  
  
  送伏寿回了后宫,刘协也和吕布分道扬镳,独自回了寝宫。
  
  
  回了寝宫,刘协也并未立即就寝,挥挥手让身边的小太监退下:“退下吧,朕今日不用你侍候。”
  
  
  如今刘协与吕布交好,这种小太监哪敢得罪,连忙喏喏而退。
  
  
  逐渐入夜,刘协点起了油灯,伏案读起了《史记》。
  
  
  “真不愧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啊。”读了半晌,刘协不由得摇头感叹,对司马前辈的学识与文笔赞不绝口。
  
  
  突然,烛火忽闪一下。
  
  
  “事情进展如何?”说出这句话时,刘协的视线也不曾移动。
  
  
  “回禀陛下,都按照陛下吩咐的置办妥当了。段煨将军犹豫了片刻,也答应护送陛下及百官出城。”
  
  
  “如此甚好。这几日董贼生辰将近,也麻烦王师您盯住动向,以防节外生枝啊。”
  
  
  “喏。”窗外的王越拱手一振,随即化作一道虚影,消失在夜空中。
  
  
  “还真是雷厉风行,没有半句废话。”
  
  
  小声调侃一句,刘协这才困倦的打了个哈欠,转身解衣就寝了。
  
  
  为了给董卓的生辰筹备物资,其麾下凉州兵近几日夺掠百姓更甚,取之尽锱铢,近乎榨干了洛阳仅剩的油水。
  
  
  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刚刚拿到的血汗粮,救命粮转身就被夺走做了别人的剩饭剩菜,而朝廷如今豺狼横行,虎豹作祟,岂有公道之处?
  
  
  刘协巡游看着未毁胜毁的洛阳城,回宫又看着紧锣密鼓翻修、装饰的用来举办寿宴的“御膳房”,心中百感交集。
  
  
  吕布也随刘协见了这般惨状,随面色不变,但微微攒起的眉头还是没有躲过刘协的眼睛。
  
  
  “这就是他想要的太平?”刘协感叹道,其意直指吕布。
  
  
  吕布没有为其董父辩解,也不想为其辩解。
  
  
  董卓寿辰的准备即将完成,民愤也发酵到了极点,刘协的心沉甸甸的。
  
  
  “我走了,洛阳城的民众该当如何?莫不会如历史重演,被李傕郭汜屠戮殆尽?”
  
  
  想到这,刘协不由得捏紧了拳头,心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什?”素来宁静的尚书府中,一道惊呼突然传出。“陛下要带着洛阳城的百姓一起走?”卢植惊愕的瞪大了眼睛。
  
  
  “陛下实在不忍百姓于董贼部下屠刀下苦苦挣扎,才做出如此决策。”王越解释道。
  
  
  “道理老夫都明白,但洛阳城百万人口,如何带的出去?”卢植痛苦的扶著额头,无奈反问。
  
  
  “断然不可!”皇甫嵩怒拍桌案,窗外的劲松似乎都抖了一抖,“这不是胡闹吗?洛阳城人口稠密,近百万余众,我麾下不过士卒三万,就算手提肩扛,也带不走这些人啊!”
  
  
  王越满头黑线,连忙轻声提醒皇甫嵩道:“皇甫将军慎言!董卓的细作满城皆是,怎敢如此喧哗?”
  
  
  “唉。”皇甫嵩由怒转愁,“谋划落成在即,却又徒生此变,莫不是**我?”
  
  
  事关汉室生死存亡,这位在战火中出生入死的铁血将军也不禁生出愁绪。
  
  
  “话虽如此,”王越眼见皇甫嵩陷入情绪,“皇甫将军忠骨丹心,陛下与我等心知肚明,如今陛下心系百姓,我等也只得奉旨行事。”
  
  
  “正是了。”皇甫嵩何等人也,自小弓马诗书无不熟通,又在黄巾乱世时临危受命,除寇荡贼,立刻就回到正确思路上。
  
  
  “陛下与卢尚书等是何计较?”皇甫嵩心知兹事体大,不是他自己所能解决的,便直接发问。
  
  
  王越则娓娓道来,讲计划全盘托出。
  
  
  洛阳一处朴实无华的房舍内,一位身着素色长袍的中年人手持一封帛书,此人相貌堂堂,气宇高雅,周身香气绕体,似有天人之像。
  
  
  不知看见了什,拿着帛书的手颤抖起来,几欲夺门而出,大声哭嚎。
  
  
  “公达,公达!你快过来看看!”荀彧激动的唤来另一位中年人,然此人相貌平平,憨厚温顺,与其叔截然不同。
  
  
  “原以为当今圣上无甚才能,整日不思国事,倒是在这儿暗度陈仓。”荀攸不似荀彧那般激动,但也对这位陛下产生了兴趣。
  
  
  “如此看来,天下局势恐有大变,叔父又当如何计较?”荀攸摸了摸下颌的胡须,憨厚的双目中闪出一丝精光。
  
  
  “自然是要随陛下东迁,复兴汉室,平天下之乱。”荀彧对自己的侄子并无保留,申明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叔父乃忠君肱骨之臣,但当今圣上能力几何,还不可推知,恕侄儿不能妄下定论。”荀攸摇了摇头,并不跟随荀彧伟大的理想。
  
  
  “你要另寻他处?”荀彧明显没想到自己的侄儿倒行逆施,意识到如果帛书的内容被泄露......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眼见着叔父陷入两难,荀攸这才微笑着解释道:“叔父莫急,天下大乱,亦是我等都不愿看到的结局。叔父心怀汉室,心怀圣上,我又何不是心怀黎民百姓?如今圣上宅心仁厚,侄儿自是佩服有加。”
  
  
  “然而,”荀攸顿了顿,悠悠说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如若当今圣上并非明主,岂不是为百姓徒增灾难?”
  
  
  “可是,前日不是你亲口所说,天命......”荀彧一句未了,就被荀攸捂住了嘴巴。
  
  
  “叔父慎言,天道之事,你我怎敢妄谈?”荀攸憨厚温顺的脸庞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