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明末狠帝,开局就逼崇祯退位 > 第136章洪承畴斗钱谦益
  明朝的几十万大军突然气势汹汹朝山海关杀来,着实将多尔衮吓了一跳,不得不暂时放弃征讨漠北的计划,亲自前往锦州坐镇。
  若说整个辽西走廊,山海关是西边入口,那么东面入口无疑就是锦州。
  自从去年入住中原失败回到沉阳后,多尔衮就开始按照洪承畴的建议,以锦州为中心设立了一道防御线。
  足足招募了十万汉军驻守在锦州城和附近的各个城堡内,而这些城堡,几乎都是当初明朝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才修建起来的。
  除了十万汉兵,还有真正的一万建奴和两万蒙古鞑子,可见对锦州的重视程度。
  没办法,就像山海关对大明一样,一旦明军攻破锦州,也就意味着控制了整个辽西走廊,大军便可长驱直入。
  这十万汉兵同样是按照明朝的卫所制度,一边屯田,一边戍边。
  只不过指挥使和千户换成了八旗,百户旗官则是老汉兵,只要表现好,立了战功,便可直接抬旗受田,甚至赏赐朝鲜娘们儿。
  所以这十万汉兵对八旗几乎都已经死心塌地,士气非常高,无论是种田,还是训练,或者修城墙,都是格外的卖力。
  这或许就是从地狱一下到天堂,巨大的差距,让整个辽东所有的汉人男人,一下子都活了过来。
  其实洪承畴给多尔滚的完整建议,是完全按照秦朝的耕战模式来。
  可惜这一二十年来,八旗的女人已经养尊处优惯了,高层都是奴仆汉女一大堆,一旦真的按照洪承畴的建议来,要他们释奴分田,恐怕人心立马就要散。
  加上阿济哥的惨死,让多尔衮失去了一条臂膀,根本就不敢大刀阔斧改革。
  最后洪承畴只得进行阉割,那就是先将一部分汉人男丁奴仆征召入伍。
  立功后抬旗封爵,授田成家,可以说,对汉人的男人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
  至于汉女,则依然只能沦为八旗男人们的奴仆和生育工具。
  等拿下朝鲜后,再给八旗的高层补充养马种田的男奴仆,女人漂亮的归八旗,一般的则赏赐给汉八旗和蒙八旗。
  而获得的大量土地,同样也完全按照军功来分配,这才使得整个八旗高层妥协,愿意交出十万汉人男奴隶。
  可以说皇太极获得洪承畴太迟了,如果早几年俘虏洪承畴,那当真就不得了。
  正因为有锦州防线的存在,多尔衮才不怎么担心明军的来袭,不过依然给多铎下达了尽快解决朝鲜的命令。
  而此时多铎带着大军已经杀到了朝鲜的京畿道,将朝鲜的国都汉城围的是水泄不通。
  多铎大军速度非常快,根本就没给朝鲜任何反应的时间,大军杀入朝鲜的平安道后,朝鲜仓促集结起来的七八万大军,在八旗的铁骑面前,简直跟纸湖的一样,一触即溃。
  多铎也按照洪承畴的策略,没有追剿溃兵,也没管沿途的城池,只是在四野劫掠了一些粮食,就直接杀往汉城,擒贼擒王。
  朝鲜共有八道,道相当于大明的省。
  不过每道也就和一府之地差不多大,人口也相当,最富裕的自然要属京畿道。
  此刻看着城外的建奴大军,国王李倧和一众文武官员都是面色如土。
  一旁的钱兼益脸上虽然一副高人风范,但心里却直发虚,更多的却是大骂倒霉。
  他昨天刚到,今天鞑子骑兵就杀来围城了。
  现在就是想跑也跑不掉了,不过看着这高大的城墙总算是安心了不少,冲着一旁的国王李倧问道:“李国主,不知城中可战之兵有多少?”
  “好教上使知道,城中还有五万士卒,上使不知上国天兵何时能到?”
  李倧赶忙回道,然后又期盼的望着钱谦益,其他人也都直直的望着钱谦益,显然将其当成了救命稻草。
  “这个…算算时日,此时我大明天军,恐怕已经到了山海关,消息传至朝鲜,最多二十日,所以李国主只要坚守二十日,鞑子必退!”
  钱谦益摸着胡须,沉吟了一下说道。
  众人心顿时凉了半截,显然都没什么信心坚守二十日。
  李倧颤颤巍巍的道:“还要二十日,这可如何是好啊?
  “李国主不必担心,建奴不善于攻城,汉城城高池厚,粮草充备,又有五万大军,只要上下一心,莫说二十日,就是守上三五月也不成问题。
  何况此次建奴乃孤军深入,李国主可让各道援军前来救援,待到建奴久攻不下,士气大跌之时,在内外夹击,必能一举大破建奴于城下,恐怕还无需等上二十日。”
  钱谦益背着手,面色从容澹定,说的是一套接一套。
  这副名士高人风范,让一众朝鲜文官武将听后,都是频频点头。
  心中都是直呼,果然不愧是上国来的大儒呀。
  弹指间的功夫,便已想到了反败为胜之策,将敌我双方的优劣势,分析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不错,上使所言在理,我朝鲜各道加起来还有几十万兵马,只是一时未来的及调度,被建奴打了个措手不及。”
  李倧也点点头,再次恢复了信心。
  随即便将防守重任,交给了自己的侄儿负责,然后带着钱谦益和一众文官继续回宫去欣赏歌舞,享受美酒佳肴。
  而城外,多铎同样在向汉人出身的名士洪承畴虚心请教。
  不得不说,这时代的汉人文人对于其他民族的人来说,那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知识储备根本不是其他民族能比的。
  而对于行军打仗,只要看过几本兵书或者是史书的人,谁都能纸上谈兵,说的头头是道。
  区别就在于将理论和实际结合的。
  结合的好就是文武双全大才,如洪承畴,孙传庭等。
  结合的不好,那就是杨嗣昌,史可法之流,坑死人不偿命。
  “洪先生,接下来我军是该立即进攻,还是围而不攻?”
  “这汉城四周地形开阔,正适合骑兵纵横,我军只需围而不攻,以逸待劳,不断吸引朝鲜各地的援军前来救援,然后歼灭即可。”
  洪承畴摸着胡须,缓缓说道。
  他们这次来是灭朝鲜的,所以自然是要以消灭朝鲜的军队为主,只要将朝鲜各道的常备军吸引到汉城附近消灭,然后再攻破朝鲜国都,接下来的占领就要轻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