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崛起烽燧 > 第81章虎头蛇尾
  长安城依旧歌舞升平,百姓安乐,却不知道此时皇城中的三省六部与东宫的角力。
  屁股决定脑袋,很多事情看似很简单,但是身处其中的人却迫不得已。
  要说太子亲征前,文官可把太子赵载承夸的世间少有之储君,但是亲征之后,文官独自发力去掉了一成军力,武人们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此时已经不仅仅是太子要迎回太子妃这么简单了。
  大乾被文人挑起文武之争,这次不争个高低是不可能的。
  要说三相没有私心在里面,就连苏策这个入局的局外人都能看明白,自从闻器和魏羡去职之后,天下文人已失其领,文人好名,武人好利,三相想做仕林之首的意图早已经被天下人看的清清楚楚。
  大乾三相从来不好做,三相要用此事给自己塑金身。
  这哪里可能,皇帝赵钰民看似无能,这些年来总是在朝堂上坐山观虎斗,一副虚怀纳谏的样子。
  但是,执政这十几年,他想做的事情,又有那件没有做成。
  本来科举已经多了不少名次,如今三相妄图扩大自己的权力,置皇帝赵钰民何在。
  以退为进,何尝不是将举屠刀的前奏。
  至于现在的局面,恐怕也不是三相想要的,不说别的,三人身上权臣的帽子是肯定扣定了。
  苏策领兵进入东宫,此时赵载承正在和世子玩耍,神色轻松。
  现在三相看似势大,何尝不是心虚的表现。
  “来了?”赵载承让嬷嬷把世子带去别处玩耍,嘴角上扬微笑着看向苏策。
  苏策闷声说道:“来了!”
  说实话,苏策看不懂皇帝赵钰民,更看不懂太子赵载承。
  玩权术的心都黑!
  聪明人不需要去说,很多事情一看便知,如今太子这般轻松的模样,恐怕真是把三相放在火上烤。
  皇帝被逼出了长安,于南山荒野离宫暂居。
  年少太子被三省欺压,无法处理国事。
  这大乾是姓赵,还是随了尚书令宰相戴温,中书令左相李信,侍中右相窦平三人的姓?
  此时苏策哪里不知道自己是被魏羡坑了。
  太子冲动?
  笑话!
  太子赵载承没有喝苏策多说话,转身去了书房。
  苏策苦笑一声,让手下旅贲军接管东宫防务。
  姜澜傻呵呵的笑着,被苏策没好气的踢了一脚。
  东宫中上值的两个内卫率这会儿也过来了。
  都是年轻人,家里早已经通过气了,三相要权,得罪皇帝,文臣削兵,得罪勋贵,太子如今也被三相得罪了。
  尚书令宰相戴温这些天唉声叹气的,中书令左相李信和侍中右相窦平也是有些不知所措。
  三人这快一个月的时间,丝毫没有大权独揽的感觉,只觉得如履薄冰,现在整个长安城都在等着三相犯错。
  犯错便意味着身死家破,苏策说是来总揽东宫旅贲,其实更多的是怕三相发狂,做出伤害太子的事情。
  利益面前,总有猪油蒙心之人,听说三相现在已经获得了南衙十六卫的兵权。
  勋贵这招够狠!
  南衙十六卫禁军,那是大乾府兵的精华所在,齐国公府总揽南衙近百年,也不想想这些骄兵悍将哪里会听三相的话,至于兵部其实是最难受的。
  三省六部,三省为上,六部为下,兵部归三省管辖,兵部能管住南衙十六卫吗?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着三相的笑话什么时候冒出来。
  马上科举将近,圣人还在城外,真要考完,没有殿试,何来进士?
  四月中旬,大乾大考,这就是最后的期限,各方都在赌着对方先让步。
  但是皇帝赵钰民早已立于不败!
  太子和苏策只是第一天见了一面四月上旬这些天,苏策再也没有受到太子召见,苏策明白这是太子给自己的惩罚,小惩大诫,苏策也不是傻子,太子赵载承要的就是他死心塌地的效命。
  勋贵中能征善战之人大多已经年过五旬,现在还有可战之力,但是十年后呢?
  大乾要修养生息,谁最期盼,无疑是军方,至少在蛰伏的前夕,没有揽到足够的功勋,为了不让军方上层断代。
  这些勋贵要在蛰伏之前狠狠地教训文官,至少不能出现文强武弱的局面。
  如何看清漩涡,在漩涡外想的再多,也不如身处漩涡之中。
  四月初十,三相联袂出城,去了哪里?
  只能是离宫。
  此时大乾的国公郡公都在离宫等着三相的到来。
  “连年征战,大乾的百姓要歇一歇了,此次科举可设甲榜十二,乙榜四十八!”皇帝赵钰民看着三个低着头认命的三相,说了一句前后没有逻辑的话。
  尚书令宰相戴温,中书令左相李信,侍中右相窦平三人猛地抬头互相对视,脸上露出狂喜之色,这一局他们胜了,齐声高呼:“圣人圣明!”
  哪怕之前众人有多么不快,至少现在他们扛住了压力,胜的是他们,好处拿到手了,说句好听话也无妨。
  “别急!既然读书人立志报国,朕便成了他们的报国之心,边军中司马主薄奇缺,让这些读书人多长长见识!”皇帝赵钰民显然不能就这么轻易妥协。
  没有战事,骄兵悍将难免徒生事端,这些进士可不会轻轻松松的在长安城等着国家荣养,等着出外做官,都去边地待上几年。
  “圣人圣明!”五位国公带着几位郡公行礼,早就看不惯那些清高的读书人了,他们也不想想,没有大乾府兵,他们哪里能够安安稳稳的读好书,竟然还想着削兵。
  三相有些傻眼,不过刚占了大便宜,回过头来就是一棒,差点没有把三个老头砸晕。
  论起打仗,大乾府兵绝无旁贷,但论起治民,还是需要这些读书人。
  所以, 虽然增加了进水的名额,但是到了边地,有的是这些读书人受的。
  很多读书人已经忘了两年选锋的目的了。
  大乾从来没有安全的时候,庞大的帝国边陲,需要的不是教化,而是强大的军队,如此才能打消周围各小国不该有的觊觎之心。
  大乾富足,周边小国可是看的眼热,时不时劫掠一番。
  早在姜卜继承齐国公的爵位时就已经和皇帝赵钰民达成了共识,隆盛十二年后,三年不征。
  大乾府兵也需要修养生息,这几年的征战,各军折损过多,折冲府需要时间攒出来兵员,不是生死存亡的时候,勋贵们也互相消耗掉府兵的潜力,打打停停,现在到了要歇的时候了。
  四月中旬科举照常举行,当进士纵马游街之时,三相抱恙在家,三省三相成为摆设,皇帝赵钰民已有扩土之功绩,现在就需要治内了。
  而治内,三省三相就是皇帝赵钰民的阻碍。
  因为治内说白了,就需要去触动士族和地方大族的利益,不扫平阻碍,政令如何通达。
  显然这次最大的胜者是赵钰民和太子,至于勋贵承受的损失,早就在姜卜的意料之中。
  直到四月底太子前去东都的时候,隆盛十二年的文武之争才尘埃落地。
  各方都觉得自己吃亏了,但是又好像没有吃亏,大乾朝堂又恢复了往日的肃穆。
  只是苏策有些郁闷,整个三月四月的动荡,总是苏策一钟五头蛇尾的感觉,而且他还要随着太子一起前往东都,这就更让苏策难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