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都市小说 > 我们城主冷艳高贵 > 第174章
  “此乃可流传千古的法家巨作。”
  嬴政看完韩非子之后,将书本合上,长舒一口气,道出了可以给韩非子一书定性的名句。
  叶孤城挑眉道:“此人乃我当年同窗,韩国王室韩非是也,因招贤令入秦国,王上看应该如何安置。”
  虽然他与嬴政情同父子,但是在朝廷上两人还是以君臣相论,公事公办,绝对不因为两人私交甚笃而放松半分。
  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政治上也是如此,如果真的将私人情感带入工作之中,一开始看不出来,最后定然会有人看不过眼,而因为情感原因被赦免的错处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放大。
  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一次两次犯错没有人指出,无限扩大下去,最后终究会酿成大祸。
  因为叶孤城的恪守臣子本分,就算是对他政治方针一向很有意见的秦国宗室都不能说什么?
  嬴政道:“叶师你看,这人应该如何处置?”
  他从小就是个聪明的孩子,现在更是一个聪明的王者,韩国王室的身份被叶孤城点了出来,嬴政自然也知道其中的意思。
  他想了想,还是好奇道:“如此大才,为何不留在韩国内?”
  一般情况下,宗室的学子是绝对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进入其他国家的,因为他们都要为了自己国家效力,就算是将韩非派出,当暗中打击秦国的间谍,也会派一个能言善辩而且没有才华横溢到韩非这地步的。
  毕竟,嬴政看了他的书,觉得这就是国宝级别的人才啊,如果真的按照他书中写的方法来治理韩国,几年的时间,足够让韩国大兴,虽然不至于让秦国慢下并吞的脚步,也有可能让这国家的存活时间变得更长一点。
  柿子捡软的捏,要是韩国变“硬”了,那他们不就肯定先去看其他国家嘛。
  但嬴政觉得是人才,韩国的人却并不觉得是人才啊。
  叶孤城嘴角带小,当然,是嘲讽的,讥诮的笑。
  他道:“王上认为他是大才,但韩王却不这么想。”
  嬴政道:“哦?”
  大为吃惊。
  叶孤城道:“虽然秦国有招贤令,但这招贤令招来的,只是一般的学子。”
  “一般”并不是说明他们的才华下等,而是单就身份而言。
  贵族之子都挺常见的,偏偏没有看见宗室之子。
  战国四公子当年也贤民远扬,你能以金钱地位动之,让他们为秦国效力?
  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是公子,是宗室,就算自己的国家再垃圾,都要捏着鼻子认了。
  其他有才之士入其他国家并不会让人斥责,但如果宗室为了其他国家效力,那就是卖国贼,是要杀头的。
  嬴政不可能没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叶孤城才开口,他就点点头。
  叶孤城道:“若我没有猜错,韩非应该不是自己想来秦国,而是被放逐来的。”
  嬴政福至心灵,他道:“你之前远赴韩国,这就是为了这人?”
  叶孤城点点头道:“不错。”
  他道:“韩非大才,就算有一点半点的可能都要试试他能否为秦国所用,就算不在朝廷上占一席之地,凭借他精心研究的法家新思想,都能对正在崛起的秦国大有裨益。”
  嬴政不由自主点点头。
  叶孤城说得不错,刚才光是看了他写得几篇文章,他就醍醐灌顶一般,如果说原本秦国的未来还蒙着一层暧昧的雾,现在则是清晰地展现在了他的面前。
  他仿佛知道,之前一直拿不准的改革应该怎么动手,这个国家未来的政治制度大体框架应该怎么搭建。
  秦国终将统一天下,但绝对不能成为第二个周,韩非文章中的丝线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有关于秦国的未来建设。
  但就是因为这缘故,嬴政才更加摸不透韩国的人在想什么。
  他道:“正是如此,然以我观之,只要看过韩非文章之人都会被他的才华所震撼,不放着这样的大才建设韩国,反而将他放逐来我们秦国,可是为了劝说我们不先攻打韩国?”
  叶孤城道:“以后,如果韩非真的能在秦国朝廷上占有一席之地,或许会有此作用。”
  以后?
  嬴政的眉头纠结在一起。
  叶孤城以非常微妙的语气道:“一个连连出拙劣计策,甚至为了什么疲秦计将郑国送来我国的国家,你觉得他们会认识到韩非的作用?”
  如果在绿茵场上,韩国简直就是乌龙球专业户,本国的人才不急着留下,还一个接着一个地往秦国送,甚至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对山东六国起到了保护作用,他们送到秦国的人才都不是人才而是定时炸、弹。
  这么有想法的国家,就算是昏聩之人频出的六国之中,也算是头一份了。
  要不然,其他五个国家怎么都不约而同地无视韩国?
  因为这队友猪到他们都看不下去了。
  嬴政:……
  只有六个点点才能表现他的心情。
  他现在的表情称得上滑稽,以嬴政聪明的脑袋实在是想不到,一个国家的大臣王室怎么会智障到如此地步,而且还不是一个两个人脑子不太正常,是所有人都不太正常。
  这就没法治了。
  既然这样,韩非他就笑纳了。
  他们秦国对人才向来是来者不拒,或者说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只要是送来的,别想他们吐出来。
  但虽然笑纳了韩非,怎么处理也是一件难事。
  嬴政想,考虑到对方未来真的可能变成组织秦国攻打韩国的定时炸、弹,而秦国的族老也没有宽宏大量到可以容忍一个外国的公子在他们的朝廷上蹦跶。
  而且这样的人才应该爱惜啊,如果他一心向韩国,那会提高把韩非斩首的概率,嬴政别的毛病或许有一大堆,但他很爱惜人才啊,既然爱惜人才,就不想韩非死,就算对方真的不能为他所用也一样。
  光是著书立说就值了!
  嬴政想想道:“以叶师看,此人应该用于何处?”
  以他对叶孤城的了解,对方既然将韩非推荐给了自己,定然是想到了处理对方的方法,谁叫叶孤城一直以来实在是表现得太无所不能,让嬴政对他的能力充满了信任。
  果然叶孤城没有辜负嬴政的期待,他道:“你看,灞下学宫如何?”
  嬴政道:“灞下学宫?”
  叶孤城道:“正好学宫内法家示弱,比起新学说层出不穷的儒家,以及本身就学子众多的道家,法家虽是秦国的治国之本,却没有在治学一途上能够说得上话的人。”
  嬴政了然道:“你是说让韩非填补大师缺失的空缺?”
  叶孤城道:“正是。”
  嬴政道:“以韩非的年纪,会不会太过年轻?”
  要做到大师,起码要比现在的韩非再长20岁啊!
  无论是哪个年代资历都是很重要的。
  然而叶孤城道:“韩非年纪虽轻,但他的才华却已经担得上大师的名号,你见他所书,即使痴长二十载,又有谁能够写出同韩非一样的文字?”
  嬴政点点头,这倒是。
  事实上,要是让他来看,韩非绝对是当得起这个大师的,可惜他虽然是秦国的王者,万事却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他不仅仅要让自己接受,还要让全天下人接受,灞下学宫已经成为了秦国文化的对外标杆,每一位大师的加入,每一条规则的改变,都会引起山东六国之人议论纷纷。
  所以他不能轻而易举改变。
  韩非真要说起来并不是年纪不够,而是他的资历不够,名气不够。
  嬴政叹息道:“他在山东六国并未扬名。”
  这几乎是为一阻挡他成为大师的障碍了。
  就在嬴政可惜之时却听见叶孤城道:“此事交给我来办即可。”
  嬴政:???
  猛的抬头。
  他道:“你要怎么办?”
  叶孤城道:“让他成名。”
  说得具体一点,是在短时间内成名。
  不要忘记,叶孤城虽然是个剑客,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同样还是个商人。
  是在明代的时候将养殖珍珠生意做大,在春秋战国短短几年内就攒下万金身家的商业奇才。
  他的人设可以说是非常汤姆苏了。
  叶孤城想,虽然这个时代的商品还有“酒香不怕巷子深”一说,但是在他最开始受到冲击的金元时代,商品本身的质量虽然不能说不被考虑,其重要性也被大幅度降低。
  在未来,决定一商品最开始能不能火爆的是宣传,是营销,然后才是商品的质量能够经受住时代的考验。
  韩非子一书经过了几千年的时代考验,其质量根本不用说。
  他勾起了一个势在必得的笑容。
  既然这样的话,不就只剩下炒作韩非这一个问题吗?
  他绝对会让韩非一夜爆红的!
  一个学者火起来是非常简单的。
  特别是在战国末期,百家争鸣,一场众人皆知的辩论赛就可以捧红一个新的文化明星。
  当有人拿着韩非的文章参加七国共同关注的辩论,顺便还一举夺冠之后,所有人都知道韩非的名字。
  在早几年,秦国的学子是绝对不会参加辩论的,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屑于同山东六国相比较这种听上去拙劣又高贵的理由,而是秦国根本就没有能够与山东六国一战的士子。
  老秦无士子,这可不是胡说八道。
  文化上,他们应该算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了。
  然而,这情况在灞下学宫建立之后飞速地扭转了。
  所谓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只要这些都跟上,再有一批并不蠢笨的学生,想要赶上山东六国的底蕴虽然还需要不少年,不过单纯地想要在辩论上胜过他们,还是挺简单的。
  第一年,灞下学宫的人虽然没有夺得魁首,却有一个好成绩。
  第二年,他们开始有人名扬中原大陆。
  ……
  等到今年,韩非子的文章凭空出世,在六国文化界就如同晴天霹雳,向众人宣告,现在他们不仅有出色的学子,而且还有了出色的大师。
  那人的国籍这些学子是不管的,毕竟现在的学子都满天下求学,与其说是国家培养了他,倒不如说是他的老师,他所处的环境培养了他,在哪个国家求学任职期间弄出了重大学说,就是那个国家培养他,这已经成为了共识。
  韩非成名的过程很简单,秦国负责答辩的人观点新奇,虽然像是法家的思想,又好像混合了儒家道家,但在这些熟读经书的人面前一开腔,就发现这让他们有点熟悉感的文章,其实并不属于任何一家。
  当时就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样精妙的言论,定然不能是临时组织出的语言,肯定是有出处啊。
  然后就顺理成章引出了韩非的《孤愤》《五蠹》等等篇章。
  炒到这一波,就算叶孤城不接着当推手,韩非的名字都将传遍各国,因为这辩论会一年两次,可以说是读书人的盛会,现在的成名大师当年就是从这辩论会上出来的,可以说是最好的处子秀。
  接下来只要等待时间发酵,就可以变得越来越有名气,五年之内应该就能算是法家大师了。
  但是不够啊,叶孤城可没有五年的时间给韩非等待。
  现在就要看朝廷的配合了,这年头的读书人大部分的志向就是进入朝廷,让他们学说可以为当权者所用,这就证明了他们的能力,至于三请四邀进入学宫当祭酒,这待遇就更加了不得了。
  当韩非已经在读书人中有名声时,秦国公开宣布要用他的学说作为新的法家根基,简直就是惊爆全世界。
  要知道,就算是学说再好韩非都是个韩国人啊,而且不是一般的韩国人,是韩国的宗室,你秦国喜欢招揽别的国家的人才着大家都知道,还能称赞一句心胸宽广,但如果用的人不仅仅是外国人,还是宗室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心胸宽广可以解释的了。
  不出所料,秦国朝廷上的族老集体反对,为了秦王的诏书,都要秦王收回成命,谁叫他是真的准备让韩非的学说代替商鞅学说在秦国的地位,虽然都是法家,但是国本和一起其他国家不知道是不是心怀不轨的读书人这能比较吗?
  然而族老集体反对没有办法,因为以吕不韦为首的大臣是站嬴政的。
  在新政实施的时候族老就集体抗议过,但是抗议无效,更不要说虽然他们哭天抢地国将不国,但秦国却是真的一天一天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飞速发展的经济以及农业证明他们的方针是正确的。
  既然是正确的,那就接着实施下去啊。
  自从新政开始之后,已经有不少人认识到商鞅的那一套对秦国来说有点老了,在秦昭王时代商君书确实带领秦国走向了兴盛,但是现在,他们需要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新学说,新方针。
  虽然不知道韩非的理念能不能支撑秦国走向真正的兴盛,但是目前看来,好像也没有比他的学说更加完整的,更加有实用性的学说了不是吗?
  当然,韩非的也不能全盘照搬,还需要柔和与修正。
  这时候,朝廷上越来越多的儒生就起到了作用。
  但不得不说,比起较早的商君书,韩非的法家理念是他们可以接受的,果然不愧是荀子的学生吗?受到过相对而言更加完整的儒家教育,不知不觉间儒家的部分理念融入了新法家中,所谓的学习不就是这么一回事?
  因为嬴政的推手,韩非的名声更上一层楼,这时候大家就开始扒一扒了,比如说他是荀子的学生,原本回到韩国一心想要强国,但不知道为什么出现在了秦国。
  招贤令?
  懂行的人嗤之以鼻,怎么可能!
  招贤令虽然招贤,可没有听说过招别家的公子!
  更不要说当韩非的学说从秦国公布之后,韩国人并没有什么反应,也没有出面谴责韩非为什么不对自己国家献上这等学说,这就证明,韩国早就知道他的存在,并且刻意无视了。
  读书人八卦起来简直就不要命,又有人开始回顾当年稷下学宫他越来越低的生活费,这些事情都是有迹可循的,然后回到韩国之后多次上疏却不被重用。
  结论很明显,这样一个人才为什么会默默无闻多年,因为韩国不要他啊!
  其他国家的人扒出来之后就不得不感叹秦国运气好了,捡漏小能手,自己国家不盛产读书人,就去捡别的国家的,一捡一个准。
  然后就顺便暗地里讥笑一下韩国,啧啧啧,真不愧是韩国,干得这叫什么事!
  虽然山东六国都被秦国打得起不了身,但就算是输也有个高低的,韩国这种天天大摆乌龙阵的,肯定被剩下五个国家耻笑啊!
  听说秦国新修建的正过去就是韩国的水工修建的,明明是能解决干旱问题的人才却偏偏送到别的国家,是智障吗?
  类似于上文的言论在各个国家之间传递。
  然后身为被简陋对象的韩非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大学者。
  叶孤城:=v=
  计划通!
  估计现在唯一不爽的就是韩王了,他才不相信韩非这么能耐,明明是自己不要的读书人,跑到秦国转一圈就成了炙手可热的人才!
  身为被讥笑的对象,他都要气死了。
  韩国的朝廷鸦雀无声,其实谁都知道,如果韩非真的有外面传得那么能耐,自然是召回自己国家最好了啊!但现在的问题是,没有人敢和韩王提这个问题。
  他既然那么相信自己的判断,不停出昏招还不知悔改,起码就证明了韩王是一个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执拗的人。
  这样的人是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的,外国都谴责他一定不是因为他真的做错了,而是因为秦国的阴谋。
  对了,还有韩非!
  如果说他一开始只是单纯地讨厌韩非,现在可以说是厌恶至极了,这人竟然串联秦国蒙骗他,让他颜面扫地,简直就是国家的耻辱!
  别说是召回韩非了,估计现在的韩王不死,他都没有办法回国,一回国被砍头的概率几乎就是百分之百啊!
  韩王气愤成这样,又有谁会劝说他,又有谁敢劝说他。
  果然,这时候只要跟着他一起骂韩非就好了啊!
  最终赢家,只有秦国。
  不知不觉间就扬名七大国的韩非一脸懵逼。
  他现在已经不借住在叶孤城家里了,因为他写的书,秦国的政府给了一笔丰厚的稿费。
  一开始确实是有秦国的政府不向除了军队以及农业之外的各方补助的铁律,但人世间的所有事都有缺口,一开始的渭南建设是由上头掏钱,后来的文学推广则是走嬴政的私人小金库,在适当的时候将纸张制造收归国有,甚至专门建立起了研究新生事务的机构。
  “研究所”,如此新式的名字偏偏在经书中能够找到合理的解释,这就是秦国新的科技开发中心。
  第一任所长理所当然是公输盘,他已经开发出了不少对战争有益,或者对民生有益的武器,秦国也在投入量产之中,只要全面统一战争一开始,这些玩意儿定然能打个外国措手不及。
  纸张制造属于民用,顺便还能给秦国创收,没有人会禁止他们研究纸张,即使是最老派的宗室。
  在秦国上下已经出现如此惊人改变的现在,将所有的国有收入统一,并且开放对其他项目的支援,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了。
  如果不是还轮不上这一茬,叶孤城简直像把出版业也弄出来,纸张普及之后,书本的造价就变低了,因为他们有量产纸张的方法,还有配套的活字印刷术,这两项技术让秦国几乎一跃成为了文化中心。
  没办法,文化输出的力量很强大啊。
  但很可惜,现在秦国的义务教育还没有彻底普及,也不是大部分人都具有最基础的阅读能力,所以他的想法只能暂时搁置。
  但这并不妨碍秦国给有名的学者研究者发放经费。
  话题扯回来,韩非实在是不知道,就短短几个月,他怎么就成为可以容自己老师相提并论的大学者了。
  最重要的是,虽然秦国采用了他的学说为了政治方略,但他本人却没有登上秦国朝堂啊!
  他已经见便了秦国的大人物,比如说是嬴政吕不韦之类的,本人的想法也开始在秦国逐步实现,这对于绝大部分的读书人来说可以说是实现了人生至高理想,但韩非就是很憋屈。
  你都用我了为什么不让我上朝堂啊!
  说秦国偏见也不像,但就是很憋屈啊。
  然而,在韩非摸不透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时候,叶孤城又给他带来了新的消息。
  这消息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
  他终于快要摆脱无业游民的窘状了。
  韩非道:“这是?”
  叶孤城道:“灞下学宫的邀请书。”
  他郑重其事道:“你是否愿意担任灞下学宫的祭酒?”
  因为缺少人才,法家的支持者一直没有在灞下学宫中担任要职,无论是嬴政还是叶孤城都不愿意找一个名气与治学能力都不够的人讲究。
  韩非,可以说是目下最合适的人选了。
  韩非道:“灞下学宫?”
  他傻了,实在没有想到,自己的任命书竟然是去学宫当老师的。
  并不是说他不喜欢这工作,事实上能与自己老师荀子相提并论,干一样的工作,对他来说已经是十分了不起的褒奖了,而韩非本人其实还挺傲气的,他虽然尊敬荀子,却也认为自己的研究未必到不了自己老师的境界。
  但你们秦国是不是太不按常理出牌了一点?
  他的心情微妙无极限。
  说好的进入朝堂成就一番事业呢?
  还没等他回答,叶孤城就叹了一口气道;“以你身份,入秦国朝堂是不可能的。”
  韩非震惊又愤怒,这是嫌弃她的身份还是嫌弃他结巴?
  说好秦国什么人都接受,怎么轮到他就不行了?
  他刚想愤怒地开口,嬴政就道:“这安排,并不是因为你的身份,而是单纯处于爱惜人才,不想你死罢了。”
  韩非一愣道:“什么意思?”
  叶孤城道:“你以为我不了解你?”
  韩非一窒。
  叶孤城道:“入秦虽然是被迫,但若韩国同你传信,你也定然会奋不顾身,献上保韩计策。”
  考虑到秦国预定第一个动手的国家都是韩国,这一天不会太远。
  叶孤城道;“你可知那时候没有人能够保住你?”
  韩非僵着脸不说话了。
  叶孤城道:“先治学去吧。”
  远离朝廷,起码能让他活得更久一些,至于如果韩国真的王国,他会不会殉国,这就不是叶孤城能够管住的了。
  能多活一天就多活一天吧,毕竟韩非可是历史盖章认证的人才啊。
  可下来,秦国迎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平稳期。
  或者说是,内部发展期。
  对外战争还在继续,但都是对秦国而言小规模的战争,比如说同赵国打仗,用来磨练新兵,而他们已经改良到9.0版的新式武器依旧没有出现在战场上。
  让秦国的军队不懈怠,以及让外界其他国家产生他们军队疲软的错觉,就算是嬴政的目的。
  内务还在整顿,经济与科技还在发展,研究所的研究范围变得很大,甚至在叶孤城的提议下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从胡人那里来的种子在西北种植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稍微让人有点失望的就是土豆番薯和玉米依旧没有在亚洲存在,且不说水军的概念还没有诞生,美洲现在有没有这些作物都很难说。
  还好战国的人口并不是很多,改良后的水稻小麦足够国人富足地生活下去,甚至还能堆满许多米仓。
  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山东六国,在那场死了无数人的干旱之后,这些国家的农业正在慢慢复苏,但占据了天然肥沃土地的他们产量依旧不高,在发现无论建立几个谷仓都无法堆满前几个季度收获的粮食起,长久以来一直缺少米粮的秦国终于做起了粮食生意。
  10年前还无大商的秦国商人,终于成为大商的代名词,其他国家的商人也意识到,如果想要挣钱,就来秦国好了,经济前所未有的繁荣。
  就在这时,几年之前被叶孤城打发到南海建造城池的人终于有了消息。
  没有城池能够保留千年,他派人到南海当然不是为了建立白云城,公输家的族人在南海弄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型船只,这才是他们到南海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
  可以承载一座城的巨型船只,简直就像是秦时明月中才有的超玄幻科技,虽然这个秦朝本来就不太一般。
  这里要说的,并不是统一之后才能起到作用的船只本身,而是研究过程中的附加产物。
  火、药。
  当几年未见的公输家人风尘满面进入咸阳宫中时,别说是嬴政了,就算是叶孤城都为了这超前过头的科技而目瞪口呆。
  他实在没有想到,最先弄出具体火、药的并不是炼丹炸锅的方士,而是公输家的科技狂人。
  因为是制造武器出生,所以在第一次发现□□的时候就想到了火、药在军事上的运用吗?
  叶孤城陷入了沉默,即使下面发现了火、药的公输家人还在手舞足蹈。
  之前的黑科技玄幻就玄幻了,但是这能够打破热武器与冷兵器之间界限的火、药出现让他不得不深思。
  在公元前就出现这样具有杀伤力的武器,会不会对这个国家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对人也好,对环境也好。
  他话中所指的国家绝对不仅仅是秦朝,而是神州大陆本身。
  他听公输家的人喋喋不休地说完,好像全部停进耳朵中一样将他客客气气地送走,顺手表现了一波自己对他们研究的支持,但是对火、药的诞生闭口不谈。
  这很正常,公输家的人也没有意识到什么不对。
  这么重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发现,任何人都要好好思考一下未来走向。
  发现者的身分赋予了公输敏锐的嗅觉,他似乎已经看见了,大变革时代的到来。
  超乎寻常的智慧让他们省略许多步骤,虚无的炼丹并不会阻挡他们的脚步,展现在他们面漆那的只有火、枪与大炮,只要有足够的想象力,迟早会弄出具有强大杀伤力的炸、弹,如果叶孤城愿意提点一两句,这个过程会来的更快。
  但是他本人,并不愿意提点。
  叶孤城陷入了思考,他的思想从来都深邃非凡,而且从来没有因为改变过去而迟疑。
  如果一个人不是果粉畏惧自然或者命运的正常人类,就会知道对许多人来说的过去,是对当时代人而言的现在,或大或小的改变不会让世界崩溃,也不会让人间再度归于混沌。
  命运本身从来都不是一尘不变的。
  但是……
  他回到庄子,打开门,看见了西门吹雪。
  对西门吹雪来说,这世界上并没有太多能让他心起波澜的事,无论是大时代也好,个人恩怨也好,如果他插手,那是因为趣味,是因为那是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因为恐惧,或者其他丰富的情感。
  他可以说是将毕生的感情波动都投到剑与叶孤城身上了。
  当门被拉开时,一双几乎永远冷静的眼睛黏在了叶孤城的身上。
  他道:“你心不静。”
  叶孤城点点头道:“是。”
  他对西门吹雪道:“你听见了什么?”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西门吹雪竟然回答道:“我什么都没有听见。”
  或者说,他听见的混乱的杂音并不能组成句子。
  叶孤城的心,乱了。
  他早就知道,有关于未来已经另一个世界的话即使在心中想也不能传入西门吹雪的耳中,他目前为止并没有尝试过这些话能不能说出来,因为没有必要。
  就如同他从来没有过问过西门吹雪小时候是怎么长大的一样,他的过去是没有必要多谈的事。
  剑客,向来不喜欢追忆自己的过去。
  叶孤城道:“我放在南海的人,发现了火、药。”
  他决定把西门吹雪当成是心灵的垃圾桶,即使这人也没有看见过热武器君临天下的时代。
  明朝的火、药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的热武器巅峰,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火炮得到了广泛使用,相当数量的士兵配备火铳与鸟铳,传说中的火、焰、喷、射、器经过多次改良,已经有了巨大的杀伤力。
  然而,虽说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那还是冷兵器时代,特别是在古龙手下的江湖,一道剑气可以劈碎巨石,和一枚强力炸、弹的功力差不多,特别是西门吹雪本人已经是破碎虚空境的强者,这意味着,现存于世的一切热武器都无法对他造成巨大伤害。
  根本没有他手上的剑厉害啊!
  西门吹雪听见了叶孤城的心音,但他这一次并没有装作自己什么都没听见,因为西门吹雪感觉到,现在的叶孤城,心中有了困惑。
  这很不寻常,到了他们这境界,能够让他们产生困惑的事情非常少。
  西门吹雪道:“我知道,火、药会成为非常强大的武器。”
  他的话中不含温度,却让叶孤城将注意力放在西门吹雪身上。
  叶孤城看向他,好像在说,你接着说。
  然后西门吹雪就真的接着说了。
  他用自己的言语来表示,刚才和叶孤城将的并不是随意说说,他是真的在很认真地思考。
  虽然他思考的方式,有点特殊。
  西门吹雪道:“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江湖中的人已经越来越弱了。”
  这几乎是没有办法阻止的衰败,无数个年轻的剑客堆积在一起才能成就一个强大的剑客,结果一般是一个人的存活以及无数人的死亡。
  武功并不是一代不如一代,只不过外界的诱惑越来越多,暗器与霹雳弹已经能比得上练了很多年武功的人,武器越来越强大,人越来越容易获得强大的力量,他们就不会有耐心花长久的时间练功。
  随着热武器的崛起,冷兵器必将败落。
  为了剑而生的西门吹雪反而比很多人都能更加清晰地看见遥远的未来。
  西门吹雪道:“所以你在犹豫什么。”
  叶孤城道:“早了几百年发现火、药,会不会对未来产生影响。”
  比如说是破坏环境之类的。
  西门吹雪道:“你认为,秦朝长久地延续下去,产生的变化会不会比火、药出现更大?”
  叶孤城卡了。
  人是很神奇的生物。
  王朝的改变与火、药的出现同样都是划时代的,但历史上有无数个王朝,而火、药只有一种,在遥远的未来,过去的王朝已经过去,虽然对现实生活有影响,却成为了曾经,而火、药还依旧贯穿人类的生活。
  所以叶孤城主观判断火、药更加重要。
  但正如西门吹雪所说,火、药真的比秦国的延续更加重要吗?
  好像没有。
  他道:“顺其自然。”
  “只要做你觉得正确的事情就行了。”
  火、药的产生本身是没有善恶的,它并不是被发明,而是被发现,而它本身的作用是根据使用途径来决定的。
  它或许会带来好的改变,或许会带来不好的改变。
  但世间之物,既然存在就是合理的。
  朴素的道家观念,但却有它存在的道理。
  西门吹雪看向叶孤城,眼中是从来都不曾动摇的坚定。
  做你想做的事情吧。
  他永远支持叶孤城,不需要任何理由。
  作者有话要说:因为各种武器的名称被锁了的无辜的一章……
  【小广告】
  推一波接档文,《大佬的自我修养》在我的专栏里有,感兴趣的妹子们可以收藏一下,谢谢。
  <inputtype=buttonvalue=大佬的自我修养(手机版)onclick=window.open(".jjwxet/book2/2892097")>
  <inputtype=buttonvalue=大佬的自我修养(网页版)onclick=window.open("xet/onebook.php?novelid=2892097")>
  灯笼草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7-10-2313:14:14
  秋木耳她隔壁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7-10-2320: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