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修真小说 > 我盗墓被直播了 > 第148章丹书铁券
  “朱元璋的分封是充分考虑了西汉分封藩王和唐代藩镇割据的利弊而采取的措施。”
  曹七七道:
  “俗话说,只要控制住人口,就能控制住造反的成本。所以老朱选择了这第三条路,分封,但是藩王封地缩小到不足以威胁到王座的地步”
  “朱棣那不是成功上位了吗?小萝莉,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水友们狂刷弱小可怜又无助的表情。
  “朱棣最初打的也很辛苦好吧,要不是朱棣不走寻常路直接莽朱允炆的泉水,估计连条河都过不来”
  曹七七翻了翻白眼:
  “不信你们细数明朝历史上的藩王造反,有几个成功的?大部分都是刚出家门要么就是还没出家门就被人按在家里一顿毒打,然后人就当场没了”
  “除了分封皇子,老朱还分封了一大票手下小弟”
  曹七七道:
  “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
  分别为:
  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而后又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战死的丁德兴为济国公:,汤和为信国公:、冯国用封郢国公:;
  次年,朱元璋于鸡鸣山立功臣庙,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十一人;死者像祀,生者虚位;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兴七人配享太庙;”
  “老朱在位31年间,总共分封了10个公:,52个候,3个伯:;”
  “可惜,许多人下场不太好”
  人们大多熟知影视桥段,这老朱的心狠手辣多少有所了解;
  “也不全是”
  曹七七道:
  公:一半被灭。
  1、魏国公:徐达,朱元璋送鹅,挂了(死因众说纷纭);
  2、鄂国公:常遇春,战死
  3、韩国公:李善长,吴元年封;洪武廿三年坐党死,;
  4、曹国公:李文忠,得以善终;
  5、宋国公:冯胜,洪武三年封;洪武廿八年赐死;
  6、卫国公:邓愈,得以善终
  7、信国公:朱元璋老乡:汤和,得以善终
  8、凉国公:蓝玉,洪武十二年封,廿六年因罪狗带;
  9、乐浪公:濮英,洪武廿年战殁,追封金山侯:,廿一年追加封为公:;其子降承袭爵位西凉侯:,廿六年坐党削爵;
  10、颖国公:傅友德,洪武三年封,廿七年赐死;
  侯:爵人员:实惨52个中50个被杀,只留了两个落单的。
  伯:爵人员基本团灭,一个没跑。
  有句古话说得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洪武年间四大案搞过这几波之后,基本当初一起打天下的老哥们都死绝了,据说就剩下了4个。
  “卧槽!老朱够狠!”
  “老朱家祖传的心狠手辣”
  “人不狠站不稳啊”
  曹七七自顾自继续说道:
  “介绍洪武四大案之前先给你们科普一下,明朝的爵位制度”
  曹七七道:
  “明朝的封爵分宗室和功臣外戚两种。宗室之前说过,这次说功臣”
  明朝阅前朝之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革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并定制:
  “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
  爵分两种,一是只授终身(不世),二是可以世袭(世),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
  除有军功者外,可得爵号的还有曲阜孔子后裔衍圣公及驸马都尉、外戚等因恩泽受封者,但只是给诰而不给券。
  “券是什么鬼东西?”
  人们不明所以。
  “券就是丹书铁券”
  神仙子忽然冒泡。
  “对,就是丹书铁券”
  曹七七道:
  “所谓“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颁授“丹书铁券”的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
  丹书铁券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据考,汉高祖刘邦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
  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契”,即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信守的凭证。“丹书、铁契、金匮、石室”,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将皇帝与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写在“铁券”上,装进金匮藏于用石建成的宗庙内,以示郑重和保证“铁券”安全。
  然而,最早的“铁券”并无免罪和免死等特权,仅作为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凭证。
  “丹书铁券”有了免死的权限,最早在南北朝时期。
  “丹书铁券可以免死几次呢?”
  水友对此疑惑。
  “总不能无限复活吧,那就是bug了”
  “并不是无限次的”
  曹七七道:
  “早期铁券免死次数大多在3次以下。”
  “从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数不断增加,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甚至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
  宋代时,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后周柴家手中谋得皇位,为了安抚民心,下旨厚待柴氏子孙,赐柴氏“丹书铁券”,即使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
  明代金书铁券的券文有所不同:一是谋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二是免死的次数较少,子孙不免死。
  而且,到了明代,铁券制度进一步完善,明太祖朱元璋从法律上规范了“丹书铁券”的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
  券的等级:
  明代金书铁券分为七等,其中公爵分为一等,侯爵分为二等,伯爵分为三等。
  各等铁券大小不一,最大的公爵一等铁券高一尺,宽一尺六寸五分。其他各等铁券大体是每等在高和宽两方面都递减五分。最小的伯爵二等铁券高七寸,宽一尺二寸五分。
  (具体形制如下: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所赐功臣履历、恩数,中镌免罪,减禄之数。封号四等)
  所有的铁券都是一式两件,一件授予获赐者,另一件藏于内府。在需要查验时,只要将它们放在一起,便可真伪立辨。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人获公爵、侯爵封号,并被赐予“金书铁券”。明成祖朱棣即位时,帮助他夺取皇位的“靖难”功臣邱福等26人也都被赐予铁券。
  明末,崇祯皇帝还曾给大宦官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颁赐铁券。
  “丹书铁券就是一块铁吗?”
  对于传闻的丹书铁券长什么模样,众人更好奇。
  “铁券是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以金为匮,以石为室。”
  曹七七说着,在直播间画面中浮现出了几块丹书铁券的模样。
  “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又称铁券为“世券”。”
  《后汉书·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内容都写什么呢?”
  铁券镌刻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一、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
  二、记载被赐者对朝廷的功勋业绩;
  三、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如免死等;
  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延的有关法律,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
  现存最早的铁券,是国家博物馆珍藏的五代吴越国王钱镠铁券,已千余年历史。
  据报道,这道铁券是公元896年,唐昭宗为嘉奖吴越王钱镠讨伐董昌有功,特颁赐于钱镠的。铁质铸成,形如覆瓦状,纵29.8厘米,横52厘米,厚2.41厘米,重约132两,上嵌金字350个,正文25行,每行14字,全文端楷甚工,现金字多有剥落。
  铁券的主要内容是记载被赐者征讨董昌的功绩,因其对朝廷有如此功劳,所以“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意即皇帝可免钱九次死罪),是皇帝赐给臣下的一种奖赏。
  “牛批了,这玩意儿值钱”
  “这简直就是复活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