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修真小说 > 我盗墓被直播了 > 第一百三十四章无字碑
  缺笔法
  缺笔法是用本字而省缺笔划。
  此法大约始于唐初,宋代以后颇为盛行。如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于志宁碑》为避讳,书“世”作“卅”孔子名丘,为封建统治者奉为圣人。
  清雍正以后,规定书孔子之名作“丘”。
  空字法
  空字法是将本字空而不写,或画以“□”,或书以“某”字,或直书以“讳”字。如汉景帝名刘启,在立他为太子时,有司因避讳而曰:“子某最长,纯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史记·孝文本纪》)唐高祖李渊祖父名虎,唐追尊为景皇帝,庙号太祖。
  唐人撰《隋书》,为避讳,书隋将韩擒虎作“韩擒”,空“虎”字。同书为避李世民讳,书王世充作“王充”,空“世”字。后人有不解避讳之意者,在传抄或翻刻时,误为“韩擒”、“王充”。
  避名称字
  即遇人名犯讳,则避用其名而只以字称。
  南朝刘宋,王懿字仲德,王睿字符德,兄弟名犯晋宣、元二帝讳,因此以字相称;房玄龄等撰《晋书》,避唐高祖讳,避名称字,所以公孙渊就称公孙文懿,刘渊就称刘元海,褚渊就称褚彦回。
  “类似避讳的事情在历史上有许多,比如:姮娥→嫦娥、王昭君→明妃、蔡昭姬→蔡文姬、观世音→观音、民部→户部、赵匡义→赵光义、齐桓公→齐威公、唐玄宗→唐明皇、广宁门→广安门”
  “那哀家和本宫是避讳吗?”
  有水友问。
  “并不是”
  曹七七道:
  “哀家一词为今人杜撰之词。影视剧中,只有在丈夫去世以后,皇后或太后才可以“哀家”自称。其含义是自称可怜之人,无夫之哀。”
  历史真实中的皇后,无论何时都不自称哀家。
  哀家一词主要由哀子一词演变而来。
  《礼记.杂记上》: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古时居父母丧者的自称为哀子,后来,父在而居母丧者自称哀子。
  古时候,丧夫的寻常女子自称“未亡人”。
  而本宫则不同。
  曹七七摸了摸文官的石像生:
  “本宫:古时候一宫之主的自称。”
  有三种情况可以称本宫。
  (1)皇后和拥有独立宫殿的嫔妃的自称(古代皇宫并不是所有的妃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宫殿);
  (2)皇太子(皇太子居住在东宫,可以自称本宫)和成年的公主(公主在成年后,便拥有一座自己的宫殿,可以自称本宫);
  (3)武侠小说经常出现某某宫,而那个一宫之主,便可自称本宫(不分男女)。
  古代皇宫中有很多宫殿,只要是一个宫殿的主人都可自称“本宫”。
  比如,太子叫“东宫”,可自称本宫,这一点很多人都不知道。
  皇后可自称本宫,还有一些人,譬如公主,有正式封号的可以自称“本宫”。
  严格一点来讲,只有一宫之主才能这样自称,而一宫之主的正确含义,比如‘东宫’‘西宫’这样的统御者,才能着称,并不是说住在宫殿里的都能这样自称。
  但太后和太皇太后一般不会自称“本宫”的,而是自称“老身”。
  “老身”又是比较谦虚的自称,大多是对公主、皇子之类,没听说过对妃子这么说的。
  本宫表示一种尊敬和谦虚。
  注意:重点来了!
  本宫并非只是女性专有的自称,男性也可以自称本宫。
  本宫与哀家的区别是:
  哀家是老公挂掉的皇后,一般戏文里用于太后、太皇太后等;
  老公还活着的皇后可以自称本宫。
  “卧槽,这个解释绝了”
  “绝绝子啊!”
  石像生神道两侧的柳树凋零败落,当曹七七即将走到神道尽头,她忽然一拍脑门,忽然想起了什么,指着右侧到:
  “那边有一片红林十分漂亮,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接着她径直走到神道尽头,正前方正是棂星门。
  “棂星门,大家都熟悉”
  曹七七移动镜头粗略给众人扫了一眼,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曹七七道:
  “《永乐大典》记载:“灵星名门,王者之制也。灵星垂象,王制之本也。欲知王者所法之制,当识灵星所垂之象。””
  “过了这里就是天庭了”
  跨过棂星门,门后神道两侧松柏林立,井然肃穆。
  曹七七不慌不满掏出了平衡车,徐徐朝定陵驶去。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孝端显皇后、孝靖皇后)。占地182000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一座唯一被发掘了的陵墓。”
  “定陵自开工至竣工历史六年,耗银八百多万两,相当于万历国家两年的全国赋税总收入。”
  从七孔桥以北100米处向西北延伸,经三孔桥和金水桥,便可直抵陵园门口处的无字碑。无字碑体积巨大,螭首龟趺,该碑通身光洁不留一字。
  “这就是明定陵的神功圣德碑”
  曹七七道。
  “可以看到,是没有碑亭的”
  “那为什么没字呢?”
  人们诧异。
  曹七七叹了口气,神色复杂:
  “明十三陵只有长陵的神功圣德碑有碑文”
  除思陵外,明十三陵中的其他十二陵虽然都是明朝时建造的,但是每座陵都有一座当时没有镌刻文字的石碑,人们称之为“无字碑”。
  这些石碑为什么当时不刻文字呢?正史文献没有详细记载其原因。
  清朝乾隆皇帝觉得此事蹊跷,在他御制的《哀明陵三十韵》中提出了疑问。
  他说:“明诸陵,唯长陵有圣德神功碑文,余俱有碑无字。检查诸书,唯徐乾学《读礼通考》载,唐乾陵有大碑,无一字,不知何谓?而明诸陵效之,竟以为例,实不可解也。”
  清人·梁份经过悉心考证后,在《帝陵图说》一书中道出了他所理解的个中缘由:
  最早长、献、景、裕、茂、泰、康7座皇陵门前均无碑亭,到嘉靖皇帝在位之时才补建而成。
  竖碑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彰显功德,彰显功德自然要通过对功德的陈述文字来表达。
  严嵩希望碑文由世宗撰写,但嘉靖皇帝只写了长陵碑文,其他陵前的碑文便空了下来。
  有研究分析认为:
  对世宗来说撰写七陵列圣碑文有点难写。
  第一、仁宗撰写的长陵神功圣德碑文将明成祖一生的“功德”推崇到了极点,后继难以超越。
  第二、献、景、裕、茂等陵的墓主情况不一,有的比较特殊,有兄弟相残的、有反目成仇的,而且大多正文绩不一,又要“为尊者讳”,难度较大。
  说到这儿,曹七七长叹了一声:
  “如今,三孔桥已经荡然无存,无字碑初建时的方形碑亭也在清初被八旗军所毁,只剩下庞大的石碑仍然完好,矗立在青天之下,默默睹视世间沧桑。”
  23q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