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修真小说 > 我盗墓被直播了 > 第三十六章毫无任何牌面
  “别吐了,是不是个爷们了”
  曹七七发出了灵魂拷问让你。
  “主播,咱们这能忍?”
  “就是,男人不能说不行”
  “起来就是刚!”
  “不要怂!”
  直播间水友纷纷起哄。
  系统吐了好一会,才缓了过来,曹七七见到他这种模样一把拽起了他,拖死狗一样朝后面走去:
  “卧槽!help!老妹儿,你给我放下来,我也是要脸的好不好!”
  曹七七根本不搭理系统,拖着他就朝隆恩殿后走去,于是乎,杀猪般的惨叫声响彻在崇陵上空。
  崇陵的隆恩殿院内,与泰陵一般无二。左右两侧分列两座焚帛炉,东西配殿。绕过隆恩殿后有一条玉带河水渠,水渠上同样架设有三路一空便桥,桥后便是琉璃三座门。
  遍观隆恩门内两侧、宝顶周围植有大量的松树,高可达30米,胸径可达3米,斜展开,树冠大如车盖。
  “兄弟们,老铁们,看到这些松树了吗?那些叫白皮松。这些树木已成为清代陵寝古树名木中的珍品。白皮松是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中国于山西(吕梁山、中条山、太行山)、河南西部、陕西秦岭、甘肃南部及天水麦积山、四川北部江油观雾山及湖北西部等地。苏州、杭州、衡阳等地均有栽培。生于海拔500-1800米地带.......”
  话音未落,系统就这样被曹七七生猛地拖拽过三座门,整个过程系统毫无任何牌面,看的直播间众人肃然起敬。
  “主播,你真是条汉子”
  “能在水浒萝莉手下活这么长时间简直就是一种奇迹”
  “兄弟,一路走好”
  瞧着剧烈晃动的镜头,直播间众人见状默默地替系统默哀。
  过了三座门,神道两侧分列两排树木,总计18棵。
  系统慌乱之中,不忘兢兢业业:
  “铁汁们,18棵云杉分列左右,象征十八罗汉为光绪守陵,这些都是当年光绪的老师募捐栽种的”
  “老妹儿,商量个事,能给我放下来不”
  “扑通一声”
  曹七七二话不说,反手就给系统扔在了地上,摔得系统面前全是小星星,直播间众人看着都疼。
  系统默默地爬了起来:
  “我胡三汉又满血复活了!”
  然后就看着曹七七停下了机车。
  “你要干什么”
  系统吓一跳。
  曹七七白了他一眼,指着前方的石五供说道:
  “这石五供怎么是方形的,不是圆的?而且,怎么还有黑白之分呢?”
  随着镜头转动,画面中崇陵石五供出现在众人面前。
  但见除了香炉没变,其余2个花瓶、2个烛台造型方方正正,而且香炉与花瓶上方的石雕为黑色,与下方的白色香炉花瓶泾渭分明。
  “泰陵之旅,我曾有言:清代石五供形制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单单体现在高度上,还体现在形貌、结构以及材质”
  “高度上的变化在泰陵之初有所提及,从雍正的泰陵开始,以后各陵五供中的炉的高度基本保持在110厘米左右,祭台和五供的尺寸才基本保持了稳定”
  “明陵石五供的香炉、花瓶和烛台矮小敦实,腹部大而下垂,瓶和烛台的造型与人们日常使用的实物差距较大。”
  “清陵石五供从康熙帝的景陵开始,五供的器型发生了变化,渐趋挺拔,接近实物,到清朝中期,五供的形状与实物已完全一致。”
  “光绪帝的崇陵是清朝也是我国封建社会营建的最后一座皇帝陵,其五供形制除香炉外,花瓶和烛台均为四棱形的,此为清陵中的孤例。但其变化完全符合清陵石五供的变化规律。”
  直播间众人纷纷表示学到了。
  “那你的意思是,这黑白两段,是材质发生了变化?”
  曹七七问。
  “女侠你回答完全正确,不愧是冰雪聪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系统狂派马屁,直播间众人不忍直视。
  “被水浒萝莉欺负成这样,也是没谁了”
  只听系统继续说道:
  “在清朝众多皇陵之中石五供在结构上逐渐在演变”
  “首先是香炉结构变化”
  “裕陵以前的8座清皇家陵寝,香炉的炉身与炉顶均用一块石料雕琢而成。从乾隆帝的裕陵开始,用两块石料,即香炉炉身用青白石料,而炉顶用马鞍山紫砂石,顶、身之间卯榫相接。”
  “其次是烛台与蜡烛”
  “清陵,烛台和蜡烛从福陵到泰陵,都是用一块石料雕琢而成的,从乾隆帝的裕陵开始,均改用两块石料,烛台用青白石,蜡连火焰用马鞍山紫砂石,成为定制。”
  “最后是花瓶以及祭台”
  “从福陵到崇陵,瓶及瓶上的灵芝均用两块石料雕刻,卯榫相接,其间没有变化。再从祭台的结构上看,从福陵到裕陵,祭台均由三块石料构成,即上枋上枭部分为一块石料。束腰部分为一块石料,束腰以下为一块石料。从嘉庆帝的昌陵开始均改为上下两块石料,即束腰、上枭、上枋为一块石料,下枭、下枋、圭角为一块石料。”
  “从结构上看,早期陵寝的石五供比较简单,用料单一,到后期比较复杂,所用石料质量也比较讲究。”
  “特别提示:”
  系统顿了顿,加重语气说道:
  “在如今,清陵石五供保存得最完整的当属慕东陵的石五供。”
  “你说过”
  神仙子忽然冒头。
  “哦哦,我说过?”
  系统一头黑人问号,费解地挠了挠头,难道自己失忆了?
  “继续说”
  曹七七开口。
  “哦哦”
  镜头抵近了一些,绕着石五供与祭台缓慢360度无死角拍摄。
  系统一边拍摄一边解说道:
  “另外,清皇陵内,石五供的排列顺序也是不一样的”
  “从努尔哈赤的福陵到嘉庆帝的昌陵,这10座帝后陵的石五供均是烛台排在最外侧。从道光帝的慕陵(包括昌西陵)直到最后的光绪帝崇陵,后8陵则是花瓶排在最外侧。”
  直播间众人错愕。
  “这还能不一样?”
  “话说,为什么包括昌西陵呢?”
  这时候,青青子衿忽然开口:
  “因为昌西陵建于咸丰年间”
  众人瞬间明悟:
  “扫噶,扫迪斯奈”
  “了解了解”
  “至于为什么排列不同......”
  系统思忖一二,犹犹豫豫解释道:
  “有一种说法是:古人排列习惯是高者居中,两侧逐次低下。”
  “裕陵以前的清皇家陵寝内供奉的石五供,在高度上,花瓶都高于烛台,如孝陵瓶高72厘米,烛台高67.5厘米。景陵瓶高10.5厘米,烛台高81厘米。泰陵瓶高118厘米,烛台高84厘米。所以,人们习惯把最矮的烛台排在了最外侧”
  “从乾隆裕陵起,五供中的花瓶、烛台与实物基本一致。这样,烛台就高于花瓶,如果继续沿袭以往的排列顺序,仍把烛台排在最外侧,就会显得高低极其不协调,裕陵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裕陵烛台高128厘米,而花瓶却只有110厘米。烛台放在外面就会显得高低起伏十分怪异”
  “嘉庆帝在营建昌陵之初,为了避免这种高低不协调的现象,将花瓶的高度增加了11厘米,花瓶实际高为121厘米,将烛台降低了43厘米,烛台实际为85厘米,这种做法使得花瓶与烛台的器具造型受到了一定影响。而在营建慕陵之际,吸取了昌陵的教训,将花瓶和烛台的位置对调了一下,花瓶排在了最外侧,这样既解决了高低不协调的问题,也避免了对五供器型的不良影响。”
  “有这种说法吗?”
  xxx所所长睡眼惺忪,喝着咖啡强打精神问边上抱着小本本认真做笔记的小同志们询问。
  “这个.....不是很清楚,所长,我们需要查查资料”
  同志们很为难,大过年大清早被call起来加班。
  所长瞟了一眼一侧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资料与档案,小山一般他看着脑壳都疼。
  “这该死的盗墓贼,大过年也不休息没事找事,真特么是有病”
  另一头,系统继续说道:
  “转回头,说一说,石五供上的雕饰变化”
  说着镜头给了石五供一个特写。
  “清前期营建的福陵、昭陵、孝陵、景陵、孝东陵、昭西陵、泰陵、泰东陵的花瓶、烛
  台器身上皆光素,无纹饰雕刻。香炉炉身上也无纹饰雕刻,只有炉顶上刻龙两条、如意云和海水江崖,在三条炉腿上各雕一个狻猊头像。”
  “从乾隆的裕陵开始,石五供上首次出现纹饰雕刻,其图案为兽面纹。”
  “嘉庆昌陵可能是因仿泰陵遵循祖制而建的原因,其五供表面仍为光素。”
  “从道光皇帝的慕陵开始,五供器物表面再次出现纹饰雕刻。慕陵的香炉、花瓶上满雕流云,而烛台仍为光素。”
  “而咸丰年间建造的昌西陵、慕东陵只有香炉仿慕陵,亦刻“万福流云”图案,而瓶和烛台则皆为光素。”
  “从咸丰的定陵开始,以后各帝、后陵,无论香炉、瓶和烛台皆通体雕刻纹饰,其中以兽面纹为主。瓶和烛台上还加饰一些蕉叶、日、月、阴阳鱼等图案,形成定制并流传下去。”
  系统忽然话锋一转:
  “不过有一点,不知大家发现没有”
  说着系统将镜头对准祭台上枋的花纹:
  “清代所有五供祭台的上枋看面皆雕刻缠枝莲花,上下枭刻仰覆莲瓣,束腰刻琬花结带。这些从清初到清末没有变化。”
  “而纹饰上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下枋”
  ps:感谢:朴灿烈朴sir、lkjnh、自娱自乐、fairy-of-swo(triple-kill)投的票票,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谢谢大家,我尽量将昨天的章节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