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修真小说 > 我盗墓被直播了 > 第四十章龙须沟内卷
  说话间,曹七七与系统两人站在方程门洞下站定,遥望着下方地宫的入口两人蹲下身朝里面打着手电前前后后仔细观摩了好一阵子。
  下方地洞内视野十分受限,黑乎乎的伸手不见五指,并且伴随着阵阵的阴冷的潮湿气息,随着手电照去可见在入口两侧的石壁之上隐隐渗出道道水珠,曹七七将手小心翼翼地摸了一下脚边的石壁,触手冰凉。
  当系统左顾右盼查看是否有危险至极,曹七七却站起身一跃而下,这么莽吓得系统脖子后直冒凉气:
  “卧槽,老妹儿,你稳住啊!”
  系统急忙跟上,顺着台阶就朝下快去走去,好在曹七七虽然莽,但不是愣头青,她手抚摸着墙壁在感受着下方的空气。
  随着逐渐向下走去,地宫隧道下方的温度逐渐降低,越来越冷,即使曹七七穿着厚厚的恐龙睡衣也不禁感到这刺骨的寒意。
  两人在黑暗之中借助灯光的照射摸索向前。
  “好冷”
  曹七七走了一会,忍不住浑身打了一个哆嗦。
  直播间众人可以清楚的感觉到画面中曹七七说话间嘴里呼出的白气。
  “这下面这么冷吗?”
  人们不禁好奇。
  “咋的,皇帝死后给自己搁在火焰山把自己整成烧烤?”
  “皇帝是有什么想不开的”
  “额...也对,要防腐的哈”
  众人释然。
  “兄弟们,现在咱们脚下的就是隧道券了,也就是墓道,这些基本都是青白石料砌制而成”
  系统接着说道:
  “崇陵地宫墓道全长63.19米,整体面积349.95平方米,空间约2170.61立方米。”
  “哇哦,将近一座篮球场大小了”
  众人忍不住发出一声慨叹,即使现在尚且不能亲眼见到真正的地宫,但是单单听系统解说就足以感到下方地宫的宽阔程度。
  “之前说过,崇陵地宫有4道石门,隧道券、闪当券、罩门券、明堂券、穿堂券、金券各1座,门洞券3座,此外还有金井1眼,龙须沟2条,漏眼14个。”
  “瓦特?”
  众人纳闷。
  “龙须沟是什么?”
  “金井又是什么?”
  “漏眼又是啥?”
  曹七七与系统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向下缓慢走着,一边解释:
  “龙须沟是建筑学术语”
  “简单的说:龙须沟,是清代帝陵中,由地宫内部引向地宫外部,用于排出渗水的暗沟。”“一座地宫建两条排水暗沟,从地宫内部延伸到外边的玉带河中。因为像龙的两条须子,所以叫龙须沟。它是清代中后期帝陵中,地宫为防水防潮而普遍应用的重要措施。”
  说着将镜头对准墙壁上的水珠,继续说道:
  “清代帝陵大多依山而建,地宫又深在地下,因此地宫里很容易出现渗水。比如康熙的景陵地宫、乾隆的裕陵地宫等都出现过渗水,到了道光年间,道光帝发现自己的陵寝地宫渗水严重,于是大怒,决定为自己异地重建陵寝,重建过程中吸取了教训,地宫设置了龙须沟。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地宫里积水的情况,之后的帝、后、妃陵寝都设置了龙须沟”
  “哦~~~”
  “原来如此”
  “我只知道北京城外有一条龙须沟,源自虎坊桥,流经天桥、金鱼池、红桥,又折向南,注入永定门外护城河。”
  “这条河开挖于明代,原称“郊坛后河”。清代始称“龙须沟”。1950年代,治理时,将该河大部分河段埋入地下成为下水道。”
  青青子衿纠正了楼上的部分错误。
  “对,没毛病”
  “湖北人表示湖北省大悟县阳平镇也有一条龙须沟”
  “四川人表示不服,我大四川天下第一雄山的华蓥山最高峰——高登山南麓,旅游胜地等你们来战!”
  “卧槽?一个龙须沟也要开始内卷了?”
  系统哭笑不得,继续说道:
  “通常地宫内的龙须沟位置通常分列左右两侧,从金券内起沿着地宫中轴线修建在地面以下,穿过九券四门连通之地宫外的玉河带、马槽沟,各个券座下方都有排水孔眼,叫龙须沟漏眼;主要呈圆形古钱币图案,所以又称古老钱或者咕噜钱眼,开凿在平水墙外的叫鱼门洞或者云洞”
  “还有,龙须沟修建完毕灌水试水不叫试水,叫试溜”
  “666”
  “那金井呢?”
  人们追问道。
  “金井其实是在清代陵寝建筑中,最富有神秘色彩的地方也是陵寝地宫的核心,一般位于棺床正中央。”
  “关于陵寝地宫中的金井,有一种说法认为它直通地中,能交流生气。”
  “老一辈人认为金井内有水,而且奇寒透骨,是一股水位终年不升不降的泉水,棺椁悬在水面之上,能使尸体经久不腐。由于对金井的无知,在西陵还发生过这样的闹剧。解放初年,清西陵龙泉庄村兴修水利,要打凿机井,有人认为村东南的端顺固伦公主园寝地宫的金井内必有水量丰沛的泉脉,于是公主园寝地宫被挖开,最终,井水没有引出,这处公主园寝仅存的遗迹也从此消逝。”
  众人闻言感到十分惋惜。
  只听系统继续说道:
  “清代营建皇家陵寝对金井格外关注,例如,在慈禧陵修建的时候,慈禧太后曾亲自到地宫看视金井,并把她手腕上的一件稀世珍宝“十八颗珍珠手串”摘下来,当场投入金井,做为镇墓之宝,以示息壤。此外,慈禧还屡派大臣自皇宫前往地宫,在金井中安放了数量惊人的金玉宝器,使“金井”成了货真价实的“金”井了。”
  “实际上”
  系统话锋一转:
  “清皇陵地宫中的金井只不过是位于皇帝棺椁正下方的一个直径不过14厘米,深不足1米的上小下大的洞穴而已,根本没有水,但通地气到是事实。”
  “既然是个小坑,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弄金井呢?”
  人们不是很理解。
  “金井在陵寝选址和建造中的起着举足轻重作用。一方面它是选勘陵址时的地质探井,用以判明吉地的土壤等水文地质情况,是衡量风水宝地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是地宫的中心和陵寝建筑的基准点。”
  神仙子忽然开口。
  “古代帝王陵寝选穴都是风水师来完成的,风水师们在寻到了一处具有完美的自然环境的佳境后,便要点穴,即确定金井的位置,用现代地质勘探来讲,就是进行坑探,以判明土层地质情况,看是否符合陵寝建筑的要求。”
  “一处好的穴位多不易求,风水学上有“三年寻地,十年求穴”之说。穴点的选择,要由风水师和建筑规划设计者共同完成,要综合考虑山脉、水流等众多条件,穴点是吉地的风水聚集之处。点穴后,先破土挖出一个磨盘大小的圆坑,初步探查穴处土质,然后在圆坑上覆盖以斛形的木箱,以后就永远不让这个坑再见日月星三光。在穴中前方一定距离内树立志桩,穴中和志桩均慎加保护,直至动工。”
  “哇哦,这么多讲究?”
  人们算是开了眼。
  只听神仙子继续打字,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弹幕飘过,几乎刷了屏:
  “陵寝动工后,志桩不再保留,点穴所掘深井,亦趋消失,唯在穴中正下方,自地宫平面原有土层中留下一个土墩,这个土墩便称为金井吉土,又叫原山吉土,其形制为底大上小的四方棱台,顶部有一小段呈圆柱状。待安砌宝床时,宝床正在中央,也凿有圆形透孔,这就是最后形成的金井,透孔称为金井透眼或穴眼。金井的井口还要加盖石雕的龙头形状的盖子,待棺椁入葬后再取走。”
  “不仅如此,在皇帝的大葬秘典中,围绕金井,有着隆重的仪式。棺椁安奉前,要由王宫大臣将陵寝兴工动土时初掘的“金井吉土”捧入地宫,覆置于金井中,然后,再将棺椁安放在金井上面。”
  “但是金井穴点的选择生死攸关,稍有不慎点穴出误,会引来杀身之祸。”
  “清道光皇帝隆登大宝以后,即差庄亲王绵课带领二五仔大学士戴元均和倒霉蛋尚书英和去寻龙点穴,并请来风水师宋泗,工程总监督的牛坤,以及深谙堪传舆之道的穆克登额和阿克当几个炮灰一个组团工作。不久便在东陵的宝华峪寻得吉地,并于1821年开工,七年后大功告成,道光看到规制完备,质量坚固,很高兴,对建陵臣工们均论功行赏。但没成想仅隔一年,喜事变成了祸事,陵寝地宫漏水。经过追查,首要原因就是,穴点位置不当。初定穴位时,宋泗等曾提出应将定点前移l0丈,以避开穴中有石的可能,戴均元不听,只前移了5丈。致使施工中,穴北仍挖出山石。
  为此戴均元被革职,家产收公,英和拟斩,后与其子发配黑龙江拔草;牛坤发往伊黎放羊,另有多人被抄家问罪。这就是典型的点穴一时爽,全家火葬场的经典反面教材。”
  “卧槽,伴君如伴虎,古人诚不欺我”
  “好怕怕”
  “原来这年头什么都不好混”
  “皇帝说杀你全家就杀你全家,绝对一点都不掺假”
  “所以,光绪金井有什么,主播你知道吗?”
  人们好奇,之前种种迹象表明,这个主播貌似之前来过,对这里轻车熟路门清。
  “额....”
  系统尴尬的摸了摸鼻子:
  “据说,据说哈”
  “江湖传闻,光绪皇帝梓棺下的金井中,有大量的金质、银质、珐琅质怀表和其它珠宝,以及光绪帝生前脱落的一枚臼齿。貌似大葬时还用黄绫布包着置于金井的半斤黄土”
  说话间,曹七七与系统依然来到了隧道券底部,地面十分湿滑,积水严重,众目睽睽之下,曹七七变戏法一般掏出两只防水鞋套套在了脚上,这番操作看的众人目瞪口呆。
  系统见状赶忙转移话题:
  “这里面太冷了,来这里一定要组团,顺便建议大家夏天来,避暑胜地绝对凉快”
  “卧槽?”
  众人大惊。
  “光绪帝:主播,你这样说礼貌吗?这是劳资的坟头!”
  “主播:拿来吧你!”
  “实惨,终究是光绪帝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ps:感谢:fairy-of-swo(doublekill)、书友20190609****0544,投的票票,感谢大家的支持,那个,咳咳,话说中午吃啥。
  小剧场:
  龙套a:听说了吗?作者要被炖了。
  作者:???卧槽?这事我怎么不知道?
  神仙子抄起大砍刀,揭开锅:来来来,我教教你。
  作者大惊:杀狗啦!朴酱,help!
  土富:嘿嘿嘿,我出调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