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都市小说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第165章:高老师的故事还没结束
  高铭先生的故事确实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讲述。
  苏亦也还听。
  这种充满艰险坎坷的求学之路,对方愿意分享出来,并不容易。
  “确实很喜欢这个工作,不是因为体面,而是具体的工作内容,因为我当时就在阅览室管书的。”
  高铭先生说完,苏亦意外,“原来高老师也当过图书馆管理员啊。”
  高铭笑,“顶多是阅览室管理员。不过也跟图书馆有点关系,因为这个阅览室跟天津的图书馆建立关系,计划着两个星期换一批书,两个星期我把这些书拉到那儿去,然后再换新的一批书回来,就这样周而复始。我是有特权的,阅览室换啥书,我有一点点选择权,所以这段时间,在阅览室的岗位上,一边上班一边看书,这些书,只要感兴趣的,基本上翻过了,翻东翻西,看了一大堆杂书。这工作一干就是一年。”
  “不是很长啊。”许婉韵说。
  高铭先生说,“是的,因为已经到1949年初,天津城解放了。当时,社会服务处有将近40个人,40个人里面有20个女的,都国民党的哪些当官的夫人、小姐、每天打扮地花枝招展,成天聊天,家长里短,各种奇闻八卦,啥都说,就是不干活。”
  “干活的都是我们这些额外人员,因为我们属于编外人员,当初招我们过来就是干活的,不然,也不会招我们。所以整个服务处的工作基本都是我们这些编外人员来干的,就算如此,我们的人也不多,也就几个人而已,因为人多了,发的工资就多了,服务处其他编制内的人员福利就少了。”
  听到这段话,苏亦感慨不已。
  这个地方确实养老的地方。
  跟前世的事业单位何其相像。
  对于他们考古文博的学生来说,学术的尽头是神学,神学的尽头就是编制。
  大部分人毕业到单位当中,也混不到编制,都是合同工,而且还是专门招来干活的合同工。
  “这样一来,一解放,服务处被新政府接收以后,直接把那些不干活的人员遣散了,只留下四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我了。”
  “高老师运气来了。”许婉韵笑。
  高铭先生也笑,“也确实是运气,因为我当时是具体干活的,而且身家清白,四十个人四个,我就成为幸运的十分之一了。甚至,从当初的编外人员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国家的干部,而且一个月还能拿320斤的小米。”
  “我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小米呢?因为我的第一个月工资就是发的小米,第二个月变成一半小米一半货币。发了几个月,就开始变成人民币了,也不多,就是30多元,但满足了。”
  听到这里,故事还是挺让人羡慕的。
  毕竟神学的尽头是编制。
  高铭先生干了一年,就变成国家干部了,这样的好事,搁谁身上都羡慕。
  但,谁也不觉得高铭先生是走了狗屎运,都是他努力得来的结果。
  要没有前些年的自学,要考不上培训学校,没获得天津二中的文凭,他也没机会去社会服务处工作,不要一个编外人员就容易当。
  前世,一大堆工资只有两千的事业单位招人的学历门槛就是本科以上。
  然而,故事到了这里,仍旧跟北大没有什么关系。
  苏亦忍不住问,“那高老师怎么回到北大读书的?”
  俞先生说,“不着急,让高老师慢慢跟你讲。”
  不过看着高铭先生的茶杯快没茶水了,苏亦才反映过来,帮忙添茶。
  “小伙子,可以啊,很有眼力见。”许婉韵笑。
  苏亦不好意思,“刚才光听故事,忘了。”
  苏亦添茶倒水一圈以后,故事继续。
  “到1949年,我莫名其妙变成一名国家干部,因为当时社会服务处直接改为劳动局领导,服务处也改成了劳动介绍所,专门帮助一些失业人员再就业。我在这里一待就是四年,这四年当中,我没有什么职称,就是普通的干部,但我的职位还挺重要的,因为其中一个部门就事务就是来负责的,大小也算是一个部门负责人了。但晋升通道基本上也堵死了,因为我是留用干部,是旧政府的。没法入党,只能入团,向组织靠拢。”
  “这个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1952年,这年暑假,我26岁。却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大学梦想,想回去继续读书,于是,我就向领导提出我,我要考学。我们领导也没有拒绝,却跟我说,保送大学调干生名额有限。”
  “这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就是名额没有我的份了,想要读大学,走这条道没戏了。实际上,我也不想走这条道,因为我当时也很清楚,想要被报送必须是一些进城的干部和一些从事革命地下工作的一些人员,我跟这些都没有沾边,不被保送也理所应当。”
  这也是时代特色。
  “高老师,还有呢?”许婉韵问。
  讲故事,总要有些捧哏的。
  不然,光讲,就有点干。
  既然许婉韵问了。
  苏亦就继续负责添茶倒水。
  “没有,被报送这条路被堵死了。但我提出来要考大学这条路,并没有堵死,当时我领导还算通情达理,他直接告诉我,考上就放任,考不上就留下来。于是,我就让领导给我开个证明,没有证明不能报名。于是,劳动局就给我开了一个同意报考大学的证明,我就拿着自己的高中文凭还有证明信去报考了。于是领导不给开证明信,那我想要考大学自然是考不成的。”
  这个时候,轮到苏亦当捧哏了。
  因为许婉韵拿脚踢他了。
  “所以,高老师就打算考我们北大了?”苏亦问。
  高铭先生点了点头,“是的,当时一共有六个志愿,能报的学校也不少,清华北大、天大、师院都可以报考,但我还是选择了北大了,第一志愿北大历史系、第二志愿北大中文系、第三志愿北大哲学系,三个职员都是北大,我的意思也很明显,就是奔着北大来的,要考不上就好好工作,以后不再考了,结果,很幸运,我就被北大录取了。”
  这个时候,俞先生说,“这点,高老师比我坚决多了,我当时还打算去南大读书呢,没有想到却上的北大。”
  这话,无形之中就凡尔赛了。
  高铭先生笑,“因为当年我的年纪也大了,工作也还可以,要考不上北大,其他学校也不愿意读了。”
  马世昌都忍不住说,“说明高老师读书的那几年,基础打得很牢靠。”
  高铭先生笑了,“这次考试,我印象还挺深刻的,一共考了三天,一共考了九门课,分别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太多了,以前在补习班的老本都掏空了,物理化学生物这三门课,考的很不好,以前学的不多,剩下的六门,考得还行,主要是以前在补习班专攻语数英,在服务处那一年也看了不少杂书,政治、历史、地理都看。所以能不能考上北大,我也没底,最总还是被录取了,有些侥幸。”
  苏亦说,“高老师,你这哪里是侥幸啊,你要是侥幸,我就是作弊了。”
  高铭还没说完,许婉韵就白了他一眼,“苏亦,你都专业第一了,你说自己作弊,我跟马师兄算什么?”
  苏亦笑,“婉韵姐跟马师兄,绝对是凭借实力的,跟高老师一样。”
  俞先生说,“高老师能考上咱们北大,肯定不是侥幸,实力使然,苏亦还有小许小马你们仨都是,当然,我也是,咱们能考上北大都是同龄人里面最为优秀的存在。就是高老师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所以,高老师一直都是我们的老大哥。”
  俞先生这是总结性发言了。
  因为故事说到这里,就差不多结束了。
  然而,许婉韵却不愿意。
  她问,“高老师,还有呢?你还能进入北大,如何学习考古专业的故事呢。”
  高铭先生哑然失笑,最终也没有拒绝。
  “我拿到北大录取通知书以后,就去招领导,我们没有拦人,却让我辞职,因为我不是保送的,只能辞掉劳动局干部的工作,以学生的身份进入咱们北大历史系读书。”
  “至于我为什么会选择考古专业?其实也是巧合,因为我们当初那一批选择考古专业的同学,实际上没有人知道考古学到底是咋回事。”
  “我选择考古就是因为我喜欢看书,我跟苏亦一样,都看过《古史辨》看过王国维先生的着作,但他们的观点,却没能理解透彻,比如顾颉刚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还有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我都弄不太透彻,本能的倾向于王国维先生的观点,至于顾颉刚的观点,就有些摸棱两可,这两个观点的碰撞,使得我在选择历史学跟考古学之间,最终倾向于选择考古,一开始学习考古学的时候,我还一点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了,现在证明也还行。”
  俞先生说,“老高,你天生就是研究考古的,要是学历史专业了,你估计到后面,又回去搞历史文献学或者古文字了。”
  高铭先生也笑了,“这个东西不尽然,我学习没啥系统,少年时期跟刘先生学习古文,青少年时期学习语数英,但真正看书还是在服务处当阅览室管图书的阶段,当时,看了大量的杂书,什么书都看来,因为上班也没啥事,我就坐在窗口处,有人来借书,我找给他们,还书我收书,剩余的时间就看书,甚至到下班时间了,我也没回去留在阅览室看书,这一年的阅读,对我的知识积累有着极大的帮助。当然,我之所以选择北大,也是有原因的。”
  “解放后,我其他兄弟姐妹都长大了,姐姐已经成家,弟弟都考上北师大化学系,家里就我跟母亲俩人,平时也不需要干啥,下班回家就看书,所以,考试的时候,实际上也不需要怎么备考。”
  “至于为什么不选择南开,也有原因,因为我们单位被保送的干部都到南开读书,我当时也有赌气的成分,咱要考就考最好的。”
  “但因为不是调干,对于我后来的生活也是有影响的,主要是工资没了。当时北大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人都要收每一个月12元的伙食费,12元学校统一收取,然后统一安排伙食,至于生活困难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困难补助,一到三块不等,自由申请,我最终也申请了一元补助,买一些学习用品,笔墨纸砚什么的,甚至当时穷到没钱买脸盆,还用了另外一个室友两年的脸盆,这种情况直到第三年才改变。”
  “第三年发生什么了?”还是许婉韵问。
  苏亦继续负责添茶倒水。
  高铭先生说,“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学生科突然有人过来找我,询问我来学校之前做什么,我就是如实禀报了。 至于为什么学生科的人突然找我问话,那是因为我的档案三年级才调过来北大,学生科的工作人员才直到我已经工作了四年,这样一来,就开始恢复我享受调干待遇。”
  享受调干待遇?
  确实很有中国特色。
  “这是啥待遇啊?”苏亦有些好奇。
  他对这个时代,了解太少了。
  高铭先生也不隐瞒,“分等级的,主要还是生活补助,有28元,也有32元的,还有更高的,我32元。我为啥是32元,也是有原因的,52年我离开劳动局的时候,国家正在评级,过去是没有职称的,我当时一个月拿38元,因为是供给制。从52年开始就要评级拿工资,我虽然没有职称,但我在劳动局的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所有评级给我评得很高,一般青年人都拿62元,我就被定为78元。”
  “领导级别了。”俞先生说。
  高铭先生笑,“是挺高的,因为我比他们高三级,78元在当时已经相当高了。所以我在北大的调干待遇对于起来,不算太低也不算太高,32元,属于中等级别,跟我评级对应的工资不完全对等,但这32元,却使得我从三年级以后的生活有极大的改善。”
  “终于可以买脸盆了。”苏亦说。
  说完,苏亦就觉得不合适。
  毕竟这个时候不能瞎皮,刚要道歉,顿时,高铭先生开怀大笑,“是的,享受调干待遇,拿到钱,我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买脸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