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都市小说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第8章北大嫡系
  有了马世昌的抛砖引玉。
  接下来,黄妘萍三人的介绍也就顺理成章。
  黄妘萍说,“老马是从大西北来的,我相反,来自大西南,现在在川博工作。”
  川博?
  也不简单了。
  省级博物馆,日后,基本上都名校生的自留地了。
  然后就是许婉韵,“我也是博物馆系统的,上博。”
  就剩下姚华山了。
  许婉韵说,“老姚来自陕西吧?”
  马世昌好奇,“小许认识老姚?”
  许婉韵不认识,“猜的,华山就在陕西,我认识的人中名字后缀有华山两字的,基本上都是陕西人。”
  姚华山说,“误会,我是河南人,不过63年从兰大历史系毕业后,就被分配到西安文物局,也算是半个陕西人了。主要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所以这次有机会就报考了宿先生的研究生。”
  这就尴尬了。
  许婉韵说,“你要是叫嵩山就好了。”
  姚华山哑然失笑。
  众人也笑。
  最后,众人的目光都落在苏亦的身上。
  苏亦很淡定,“我是粤西人,今年刚从新会一中初中部毕业,往后,还希望各位兄长姐姐多多关照。”
  姚华山下意识道,“新会一中,初中部?”
  噗嗤!
  许婉韵跟黄妘萍两个姑娘忍俊不禁。
  马世昌跟姚华山则无奈摇头。
  这人跟人啊。
  就是没得比。
  最好也不要比。
  ……
  众人的闲谈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众人就看到一个中年教师朝着他们走来。
  马世昌率先跟对方打招呼,“俞老师,早啊。”
  中年教师,点了点头,喊了声小马,便对众人说,“复试马上要开始了,各位考上去隔壁的教授候场,一会,点到名字的同学进入里面教室复试。”
  等众人被助教带到隔壁的房间,马世昌才解释,“俞韦朝老师是苏先生的高足,留校后,负责本科生的秦汉考古方面的授课,在战国秦汉考古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俞韦朝?
  看着消失在门口的消瘦声音,苏亦再次感慨,又是一个从书本上走出来的人物。
  而且还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就算不是考古科班出身的,只要是稍微对近现代中国考古学有过了解的人,俞韦朝就是一个绕不开的大佬级人物。
  日后的历博馆长。(历博也就是现在的国博前身)
  而马世昌口中的苏先生,自然就是北大考古专业的负责人苏秉琦先生,也被后人称为“苏公”,日后考古界能够有如此称谓的前辈,仅此一人。
  前世,三战北大文博,苏亦对北大考古系的老师以及具有北大北京的考古界名人,基本上都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也没少看过他们的人物传记。
  名人轶事永远都是枯燥的学术论文最好的调味品。
  这位俞老师,在考古界,属于争议比较大的一类,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会来事。
  甚至,日后他出走北大,在考古学界,也造成不小的震动。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很快,就有助教老师过来通知,“复试开始了,马世昌第一个,姚华山做好准备。”
  也不知道人数太少,还是其他原因,这次研究生复试跟后世不一样,甚至没有笔试环节。
  甚至面试没有采取抽签方式,所以马世昌被第一个抽中大家都有点意外。
  “老马,加油!”
  苏亦第一个站起来,拥抱。
  这种热烈的方式,倒是让马世昌一愣,随即展颜一笑,“加油!”
  有了苏亦这一出,姚华山也只能够有样学样,黄妘萍许婉韵俩女有些矜持,所以也只是握手说加油。
  等马世昌离开后,姚华山感慨,“老马这个北大嫡系,待遇就是不一样。”
  许婉韵笑,“这么说,姚华山你的待遇也是可以的呀,都排第二了,比我们仨都强。”
  姚华山,“你可别笑话我了。我这履历,不值一提。”
  黄妘萍搭腔,“姚华山,你可别自谦,在考古,尤其是田野考古方面,男人比女人拥有的优势不是一点点,而且,你从兰大分配文物局后,从事的也是考古发掘工作,履历比我们都强。”
  许婉韵点了点,表示认同,又望向苏亦,“小天才,你认为呢。”
  苏亦装傻,“我还小。”
  许婉韵啐了一口,“小滑头。”
  苏亦不争辩,只是笑,但他能够感受到姚华山的焦虑。
  马世昌跟姚华山,年纪相仿,是同一个年代的人,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上过山下过乡,读过大学考过研究,而且还是同行,现在又报考同一个导师。
  他俩之间的竞争更大。
  同样,马世昌这个北大嫡系给姚华山的压迫感更强。
  这次三个参与复试的考试,苏亦的年纪太小了。
  小,就意味着拥有无限的可能。意味着,他是一块还未经过雕琢的璞玉。
  也意味着北大的师长会给对方更大的宽容,但姚华山不一样。
  他跟马世昌太像了。
  却没有马世昌的北大嫡系背景。
  所以等待的过程,对于姚华山来说,则是煎熬的。
  这种煎熬不仅姚华山有,许婉韵也有,她又忍不住挑起话题,“大家觉得,老马能不能通过复试呀?”
  姚华山苦笑,“老马,是北大嫡系,啥都不缺,而且你们不知道当初他被分配到敦煌,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牺牲,某种程度来说是北大师长对他的亏欠,如果不是北大把他分配到敦煌,老马也不需要在敦煌承受那么多苦难。我在兰大上过学,去过敦煌,敦煌这两个字挺起来很美,全世界闻名,然而,敦煌的条件也是真的差。”
  “老马在敦煌一待就是十多年,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敦煌,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敦煌石窟寺,要论国内考古界谁都敦煌石窟寺最有研究,那老马肯定排在前列,已经算是敦煌石窟寺研究的权威专家了。”
  说到这里,姚华山停顿一下,“老马,师从宿白先生,在佛教考古方面一脉相承,根正苗红,如今他再次考回北大,不管是苏先生,还是宿先生,都没有拒绝的理由,尤其是现在全国上下都要培养接班人,国家也要求大力培养研究生,老马的这样的人才,要是不通过复试,谁能呀。”
  特殊年代过去以后,一切都走向正轨,高校亦如此。国家都开始要求大家坐下来搞学问,带研究生。可是想要带研究生哪里有那么容易了,特殊年代,连正式招收的大学生都没有,何来的研究生,这完全就是一个断层,所以从中央到北大都要抓紧时间培养接班人,多招研究生。
  然而,研究生真的不是想招就可以招,因为很多年都没有大学生,甚至连高中生都没有,真要说,初中生就是主力。
  这种情况之下,马世昌确实没有被拒绝的道理。
  更不要说,对方本身就很优秀。
  听了姚华山一席话,众人一阵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