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穿越大明,我帮朱高炽戒碳水 > 第6章:咱有多少地?
  世子好奇大明得了多少分,杜雷却不说话了,还笑着看了看几个围观的太监。
  
  
  他们也是聪明人,知道杜雷要妄议国事,便识相的告退了。
  
  
  “杜瘦身,现在可以说了吧,我大明是几分呢?”
  
  
  此时朱棣扶墙站起,耳朵贴著围墙仔细听着。
  
  
  “世子,要计算分数,就要用到我刚才说的公式,你还记得吗?”
  
  
  “用体重除以身高之平方嘛,但我大明的体重和身高,又如何得知呢?”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土地即为它的身高,人口则是他的体重。”
  
  
  朱高炽还是不解,又总觉得杜瘦身话暗藏玄机,急着听下去。
  
  
  但朱棣已经有所悟了。
  
  
  “以人的体型来说,只有身高变高,体重有相应增加,才算的上是匀称身材。”
  
  
  “如果身高不变,只有体重增加,那就是如我儿一样的大胖子了。”
  
  
  “放到国家来说,就是必须土地增加,人口才能增加?这又是什道理!”
  
  
  以当时儒生的观点,人口肯定是越多越好,朱棣也从未怀疑过这一点。
  
  
  “也许他并非此意,且听听看。”
  
  
  杜雷拿出他当键盘侠,与人争论的劲儿,开始把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一股脑的输出给古代人。
  
  
  “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土地。准确的说,应该是耕地。大明的耕地数量,世子是否知道?”
  
  
  “你问著了,我最近看了《诸司职掌》,我大明耕地共有849万顷。”
  
  
  朱棣对这个回答很满意,《诸司职掌》是皇上仿《唐六典》敕修的一部法典性质典籍,也是明朝最早编成的一部官方文书。
  
  
  一般的世子、郡王,让他们读四书五经已经很难,更何况这种枯燥的官书?
  
  
  说明朱高炽对国家大事很上心,如果身在中央,也能有一番作为。
  
  
  “可惜……我只是个燕王。”
  
  
  朱棣内心吁叹时,杜瘦身已经做出了回应。
  
  
  “世子说得没错。但洪武二十六年,也做过一次全国土地丈量,世子可知田土数量几何?”
  
  
  “应该也是849万顷吧,想来不会相差太多。”
  
  
  “是387万顷。”
  
  
  “怎可能!这可是差了四百多万顷啊。”
  
  
  朱棣也很意外,但他并不知道这两组数字是否准确。只是杜瘦身的语气很自信,应该是没错的。
  
  
  “但是……这些可是国家机密,他从哪看到的!(当然是百度)”
  
  
  朱棣冷汗都流下来了,一时不知道让杜雷进府,到底是福还是祸,只能先听他的反应。
  
  
  “对喽,是差了462万顷。世子看了《诸司职掌》,可还记得上面分省田亩之数。”
  
  
  “倒是看了,但我大明有十二布政司,加上直隶州,要说具体数额,还是得查阅才知。但北平的田亩我记得清楚,数字肯定是没问题的。”
  
  
  北平是燕王的封地,也是未来朱高炽的封地,所以才会特别关注。
  
  
  这又让隔墙偷听的朱棣觉得欣慰:老大虽没有带兵打仗的本事,治理一方却比老二、老三更称职。
  
  
  “问题不出在北平,而在湖广与河南。”
  
  
  “哦?杜瘦身细说。”
  
  
  “湖广耕地,计220万顷。河南,计144万顷。”
  
  
  杜雷说出这两个数字,朱家父子立刻看出问题了。
  
  
  从常识来看,这两地的耕地面积肯定是高估了,要知道今天河南省的耕地面积也才110万顷。
  
  
  “他们应是统计错了,而且误差不小。”
  
  
  “误差虽多,但改正也很容易。只要把湖广去掉一个2,河南去掉一个1,就是实际数字。”
  
  
  朱家父子大惊,所以湖广只有20万,多报了200万,河南也多报了100万。
  
  
  “这《诸司职掌》可是皇上亲自主持修订的,皇上勤政,不论事情大小,都要亲自决断!”
  
  
  “《诸司职掌》这重要的东西,他肯定看过。发现数字不对,还不得把大臣打一顿!”
  
  
  然而,他竟然遗漏了这明显的错误。
  
  
  这一刻,朱棣、朱高炽都有了相同的答案,但他们不敢说——
  
  
  朱元璋老了,68岁的老人,无法再像壮年时那样精力旺盛的工作。
  
  
  宫的消息说,皇上经常在上朝的时候发呆。有人跟他说话,他却径自离开奉天殿。
  
  
  有时候,他还会喊著一些故人的名字,吓得身边人不知道怎回答。
  
  
  “你忘了吗,他们都被你杀了!”
  
  
  这话没人跟他说,但之前小心翼翼做事的官员,现在变得懒惰,因为他们发现糊弄一下皇上,皇上也发现不了。
  
  
  朱高炽气得脸肉都绷紧了,显得眼睛和鼻子都大了许多。
  
  
  “有人不称职!抄书的时候分神写错了,竟然没人看到!”
  
  
  “一共才多少田亩啊,这就差了300万顷!”
  
  
  杜雷:“世子别忘了,减去300万,也还有162万对不上。”
  
  
  “这又是为何,难道还有人抄错?”
  
  
  “关于这点,我有两个猜测。”
  
  
  “一是我朝将土地分成田、地、山、荡四类。也许洪武二十六年的统计,不包括尚未开垦的山地与荡地。”
  
  
  “另外,卫所的屯田不归各地管辖,也没算到总数。”
  
  
  “有可能,《诸司职掌》的数字,是将山地、当地、军地也估计进去的结果。”
  
  
  朱家父子隔着一堵墙,竟然以相同频率点头赞同。
  
  
  虽然没有算出精确的数字,但总算不是一笔糊涂账了。
  
  
  “土地是税收之基,不能儿戏!只可惜我远在北平,对应天之事,有心无力啊。”
  
  
  朱高炽这一番言论,也说出了朱棣的心话。
  
  
  眼看着皇上老去,太子朱允炆也就比朱高炽大一岁。根本还是个小屁孩,能承担起治国之责吗?
  
  
  朱棣觉得,他这个做叔叔的,必须得拉侄子一把!
  
  
  “那依杜瘦身的看法,387万顷才是准确数字。”
  
  
  “应该相差不多。而且随着荒田被开垦,未来也会有序增加。”
  
  
  “土地知道,人口就好办了。自洪武十四年推行甲制度,建黄册,每十年重新统计一次。”
  
  
  “没错。洪武十四年,二十四年,已进行了两次人口普查。世子可曾比对过?”
  
  
  朱高炽有经验了,立刻觉察出情况不妙。
  
  
  “难道……这人口数字也有问题。”
  
  
  “世子可猜猜,正常来说,十年的人口该如何变化?”
  
  
  “这十年战事极少,可谓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口增加是肯定的,增加多少,还真是不好说。”
  
  
  朱棣却有不同的答案,而且差点喊出声来。
  
  
  “肯定没增加!减少了!”
  
  
  果然,杜雷说出的结论,跟朱棣猜想的一模一样。
  
  
  “洪武十四年,人口为5947万。十年后,变为5677万。”
  
  
  “少了三百万人!这不可能!”
  
  
  朱棣却内心嘿嘿嘿的狂笑,得意的好像唯一一个答对题目的学霸。
  
  
  “这个傻儿子,老师都说了‘正常来说怎变’,说明答案肯定不正常啊!”
  
  
  “我真是太智慧了!”